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 蓝布衫传出了许多故事

时间:2009-9-17 11:18:19  来源:不详

曹聚仁是个很纷繁的人。在他那一代人中,旧学的根底,他很深;由“五四”传递进来的新知,他也获得甚广。新与旧的交织,使他的思想,甚至行为,就来得有些不一般。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一身蓝布衫,就传出了许多故事。

    曹聚仁旧的学问,是很好的。他曾替章太炎记录出一部《国学概论》,受到老先生“高度正确”的评价。当时的大学,对此还颇为认可,所以,刚刚二十多岁,他便在多家学校受聘担任起国文教授来。1925年,他在专为培育海外华侨青年的暨南学校担任教授,年龄只有25岁。

    年纪轻,可古书读得不少,旧文人的风习因之浓厚。平素,他穿着一袭蓝布长衫。这种服饰,当时也有人穿,可很少了,且多是一般杂役。有点身份的,都洋装在身,以应时潮。最早,他的这身蓝布衫引发故事,就在暨南学校。一天,曹聚仁在学校里走着,来了一位客人,一见曹聚仁,便“喂”了一声,把一张名片递给他,让他去找学校的一位职员。曹聚仁礼貌地请此人在会客室坐着,自己去寻工友找来那位职员。那位职员进来后,见到曹聚仁,很恭敬地打招呼,并介绍给了自己的客人。客人一听是一位教授,大为尴尬。期期艾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个时候,在学校里,教授的位置是很不一般的。这个故事,后来传了出来,成了曹聚仁蓝布衫悲喜剧的起始。

    关于曹聚仁为何穿蓝布衫,他自己后来有一点说辞。那是五卅运动之后,还是热血青年的曹聚仁,曾自下决心,一定要抵制英国货。于是,三个月不坐来自西洋的电车;还有,也不再穿英国呢绒货。不穿英国货,那就以国产绸缎替代。不料国货纺织印染技术不过关,常常褪色。穿过之后,下水一洗,衣裳先就变形走样;这且不说,颜色更变得“丰富多彩”,直如一幅“国际版图”。没奈何,只好穿布衣。布衣最方便的,是流行已久的阴丹士林。式样——长衫。颜色,称“蓝布衫”。在曹聚仁,这一穿就是十多年。不料到最后,才知道阴丹士林也是“洋货”,“抵制”失去意义,只好叹息自己国家各方面落后不及人罢了。社会现实如此,观衣待人,人间冷暖的事就不可避免。还有一次,一位女学生,给曹聚仁写信,想请他为自己介绍一份教书的工作。曹聚仁询问时,恰好暨南初中有两班国文课,可以找人来代。曹聚仁便在一次外出时,顺道去那位女士家通知。一敲门,那位女士的母亲来应门。看着曹聚仁这身打扮,上下一打量,冷冷地说:“谁叫你来的?”曹聚仁想,这话问得怪,顺口就答:“我自己叫我来的。”“你有什么事?”曹聚仁索性直截了当:“D女士是我的学生。她给我写信,想教书,我替她找到,现在来通知一下。”

    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曹聚仁被恭敬地请进这位女士的客厅,成为座上客。不过一分钟时间,女士母亲的态度,云泥之间。双方情绪变幻,充分展示了炎凉世态。这在当时,本也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只是曹聚仁的教授身份,给这些事情添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另有一次,曹聚仁的一位钱姓好友,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道经上海回南京。情谊上,曹聚仁应当好好招待一番才是。约好了请客的日子,可那天曹聚仁还有课,急急匆匆,来不及换一件略微像样的衣服,将就身上那件领口袖口有点破碎的蓝布衫去接待客人。

    看着这位衣着破旧,还沾着一些粉笔灰的“家伙”,朋友母亲先就不入眼。大约她想,这只怕是来向自己儿子借钱的穷朋友吧?所以态度非常冷淡。可是,曹聚仁一直在那里与她的儿子聊天,不赶快离去,她的心就很烦,言辞之间,就有些不恭。后来,曹聚仁请他们吃午饭,点了很多菜。这又叫朋友母亲不安了。她怕此人是个蹭“白食”的,点这么多菜,回头会叫他儿子来付账。后来曹聚仁大大方方付了账,这位老太太的心仍然放不下。她怕此人在兴头上一时充大,回头可能反悔,因为在她看来,那花费是不小的。老太太那悬着的心,一直到晚上才算放下。

    吃过午饭后,那位朋友有事外出,曹聚仁就陪着两位女士玩了一天。看着老太太的紧张态度,弄得曹聚仁也有些别扭起来。到了晚上,朋友将自己与曹聚仁的交谊给老太太说了一遍,又说曹聚仁在大学任教,收入不菲,老太太这才打消疑虑。态度大大转变到热情有加。到了南京后,老太太四下里给人宣传,说曹聚仁这人自奉朴素,值得信赖云云。这些说法后来不仅曹聚仁家乡到处传着,连一些报刊也打听去,写出稿子发表出来。这种事,传着传着就走样。首先,许多并非与曹聚仁有关的事,也都附会在他身上,连一些古人的传奇故事,也成了人们议论曹聚仁的饭后谈资。由此生发,曹聚仁就被形容成一个性格古怪,行为乖僻之人。一件蓝布衫,在那个社会,引发的后果会这么大,这么多。

    这还不算,还有更邪乎的。曹聚仁年纪轻轻,便在大学任教,一些同乡同学,当然愿意联络旧谊。有一位在江湾小学任校长的老同学,已经分别十多年了,此时多次托人带话:“老同学记挂你,你该来看看我们。”这珍惜儿时时光,富有情感的语言,曹聚仁不能不为之所动。一天,抽出时间,曹聚仁专程去往江湾镇看望。进了校门,问传达,传达指说校长在教务处。到了教务处门口,碰见一个人,那人把曹聚仁这身蓝布衫一打量:“你找谁?”“找W先生”“哪一个W先生?”这一下,把曹聚仁也问住了。小时候,“魏”“卫”“韦”,记忆得并不很清,干脆:“就是魏国的魏吧。”此人沉下脸来,“没有,没有,没有姓魏的!”曹聚仁看着此人面善,问他的尊姓大名,这人理也懒得理,径直走开去。把曹聚仁摔一个干脆。

    想去问问教务处的其他人,可其他人看到那人都不理睬,也不愿多管闲事,装着埋头干事,并不搭理。怪了!曹聚仁只好带一肚子闷气,回校上课。坐在教员休息室,曹聚仁越想越感到蹊跷。怎么请我去,却没人认识他,还说是校长?正想着,外面来了一位“气急败坏”的客人。一看,正是在江湾小学遇见的那个人。此人一见面,便不断地道歉,说是自己眼拙,冒冒失失得罪了人。原来,这位正是江湾小学校长,曹聚仁的老同学。十多年未见,留下的还是小时候的印象,又见到曹聚仁一身蓝布衫,怎么也没往大学教授上去联想。曹聚仁离开之后,教务处一位教员说,你刚才对客人的态度有些过了,听起来,那人好像是曹聚仁。老同学一想,旧时的模样浮现起来,不正是曹某人吗?大感失态,才赶了过来。想来,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由此看去,衣着服饰,分量真是不能轻看!

    曹聚仁的服饰喜剧,其他还上演过。不过有时并非“蓝布衫”。在香港时,一位朋友请饭,曹聚仁穿了一件所谓的“夏威夷衫”,没有打领带。进门后,人家不让他在前楼乘电梯,叫他走后门。还不错,这里也有电梯,不过是工人乘的那种很简易的,可以一览无余的敞开的那种。这种事,鲁迅去拜访一位外国友人时也遇见过,不过那次鲁迅是爬后面楼梯上去的。

    抗战胜利后,人们都非常高兴。当时曹聚仁在南京,一天,一位朋友邀请他到自己所在的银行午餐。曹聚仁去了之后,但见高朋满座,十分热闹。不料正走着,一位职员递过碗来,让曹聚仁添饭。弄得朋友一脸尴尬。原来,曹聚仁当天穿了一身咔叽布的中山装,而这家银行,这正是他们工友的职业装,曹聚仁自然被看做工友了。虽然后来人家一再道歉,可笑话却传了出去,成了当时报纸的一条逸事。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是至今还传的一句话。古代的,那就更多了,“先敬罗衣后敬人”,甚至,“服之不中,身之灾也。”在一个把人划成三六九等的社会,衣裳似乎又是等级或有钱势的象征,这就有了曹聚仁穿着“蓝布衫”演的一出出悲喜剧;也就有一些现实中穿着光鲜,凭着一身行头骗吃骗喝的主和他们上演的故事。

资料图片:1965年曹聚仁在香港寓所前(来源:广州日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