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王琪森:发掘民俗节庆的伦理功能

时间:2009-9-26 10:48:22  来源:不详
如清明节祭扫先人,就是在强调感恩和孝敬。常回家看看,常陪双亲聊聊天,不仅在物质上,更注重在精神上赡养、关心、体贴长辈,这在当下老龄化社会到来之时有着切实的意义。中秋节、春节等合家团聚时,长辈对下一代作品行教育和生活理念传授。“一粥一饭,应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他们有更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减少诸如出现在“富二代”中的那些异化现象。同时增强家庭亲情,促进家庭融洽,消弥家庭成员间的隔阂和代沟,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民俗节庆的社会伦理,旨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成员团结协作。如清明节社区邻里互尝青团、同事同学相约踏青,端午节同包粽子、共赛龙舟,中秋节互赠月饼,春节的集体团拜等,都是生动活泼、感受温情的社会性活动,其隐含的节庆伦理,就是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利、同舟共济、交流互动、求同存异、消除争端、共惠共荣,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很好的操作方式,也使传统节庆焕发出亲和力、凝聚力。

   

内蕴的精神伦理,赋予传统节庆强大的感召力,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民俗节庆中有传承有绪的文化诠释、道德规范和思想情操,这就是精神伦理。比如清明节的“拜祀先祖先辈、公祭英烈前贤”,端午节的“弘扬爱国精神,维护家国统一”,中秋节的“喜庆团圆美满,实现和谐繁荣”,春节的“恭贺人寿年丰,祝愿未来昌盛”。这些内蕴的精神伦理,赋予传统节庆强大的感召力。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裔,也能在民俗节庆的精神伦理中寻根索源,皈依于精神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

   

    民俗节庆中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精神伦理,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是我们共同的人文面孔和族徽代码。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解读民俗佳节的节庆伦理,大有意义。

   

    (作者为上海文学艺术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