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山东:80后父亲心中充满…
山东:暑期学生集中活动…
山东:美籍女性热心公益…
最新热门    
 
曹卫东:学术国际化还处于补课状态

时间:2009-10-8 11:11:38  来源:不详

我现在读书的时间比较少了。不过最近还是读了几本。一本是《哈贝马斯文集》,为纪念哈贝马斯80岁生日,前不久由德国苏卡普出版社出版的。除了几篇新收入的文章外,没什么新内容。文集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做了一个系统的清理、归类。严格意义上讲,哈贝马斯没写过一本真正的哲学著作,只是写了很多哲学论文探讨不同的哲学问题。别人都希望他写本原哲学的著作,但他始终没有写出来。这次他听从别人建议,将自己的哲学论文分门别类,出了这本文集。哈贝马斯的文章以前也读过,但系统的读这还是第一次。

 

  中文书方面,近来在读萨义德的《论晚期风格——反本质的音乐与文学》(以下简称《论晚期风格》),我原来读萨义德的著作不多,最关注的是《东方学》,另外感兴趣的还有《知识分子论》。这本《论晚期风格》很有意思:他成功地将阿多诺的理论(萨本人没什么自己的理论,包括他的“东方学”)应用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中,用这些理论来分析文学和文化现象。

 

  在书中,他将风格和身体状况以及作家写作三者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实际上,写这本书的时候,萨义德本人也到了生命的晚期。作家晚期风格和前期,特别是成熟期相比,最大特点是充满了不和谐不安宁。有一种“新的、带有故意反动的”特点。通过反抗来逃避死亡。

 

  很多研究将理论应用于文本分析,有些也比较成功,但其中总是缺乏分析者的介入。《论晚期风格》写得非常好,其中一点就在于萨义德始终采取非常主体性的角色介入,通过移情的方式,用很美的语言(当然翻译也很好)将作品分析得头头是道,非常细致。很难得,特别值得搞文学研究的人去学习。

 

  前段时间,我去上海参加“中国文化论坛”,期间读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30年》(上届论坛的结集,三联今年8月份出版)。这本书对人文社科领域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其中朱苏力为集子所写的导言——《80学人与30年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很值得一读。文中,朱苏力第一次提出了“80学人”这一概念,对他们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当代中国学术所做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但我觉得更可贵的是他对这代学人不足的反思。

 

  朱苏力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如中国学术的国际化问题。过去我们将“改革开放”单纯地理解为让世界走进中国,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还包含中国走向世界。在30年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地走向世界,但是在“80”这代学人身上,并不是很成功:“目前,在国际上,中国学者主要还是靠‘中国’这两个字吃饭,只有少数人靠‘学术’吃饭”。这种对30年学术成就的反思非常深刻。30年的学术发展,特别是学术国际化和国际接轨上,还处于一种补课的状态。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