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吟诵经典 爱我中华—…
雅集:吟诵的前世今生
中华吟诵周十月举行 中…
王立群:中国需要整容的…
最新热门    
 
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10年后尚有人吟诗诵词否?

时间:2009-10-16 19:28:56  来源:不详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老人手在空中有节奏的挥动,摇着脑袋,念词的腔调介于读和唱之间,眼睛还微微闭着,似乎在回味词中岳飞急切报国的雄怀壮志。“诗词就应该这样表达!这种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叫吟诵,是三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吟诵的老人叫刘人寿,是嘤鸣诗社前社长。

 

昨日上午,作为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吟诵周”唯一受邀代表,长沙市嘤鸣诗社的史鹏参加了诗社社友们为他举办的一场诗歌吟诵会。几位耄耋老人在会上用几近失传的诗歌吟诵方式表达对他的欢送之情,也希望吟诵这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将来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刘人寿告诉记者,诗词自诞生之日起,便与音律分不开,一首好的诗同时也是一首好的歌词。汉语的所有文字作品,皆可吟诵,其中尤以诗词文赋最为普遍。古人创作诗词时的心态、情态、意境都包含在文字之中流传下来,汉语的经、子、诗词文赋,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高楼明月情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 一首张灵的《对酒》被来自理工大学中文系的黄老师吟诵得十分悲怆。“吟诵时,不仅可以体会诗词中作者所赋予的感情,还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在吟诵之时表达出来,每一次吟诵都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嘤鸣诗社社长彭宗佑说。

 

吟诵会在510年间消亡

 

不过,彭宗佑告诉记者,吟诵形式在五到十年间会消亡。“时至今日,还会吟诵的人年纪多在80岁以上,像我省的刘人寿83岁了,符乃若89岁了。如果还不加以抢救,五到十年内将再也无人吟诵。”彭宗佑痛心地说。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