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孟庆:日本王子是否来唐…
重庆:富商开房面试女网…
山西古稀艺人李安庆:与…
最新热门    
 
刘宜庆:一代学人的心灵史——《浦薛凤回忆录》披露的史料和细节

时间:2009-10-20 11:33:23  来源:不详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往北平的家书要被日寇检查。关山的隔阻,战事的变化,亲人的安危,无不揪心,浦薛凤在长沙等待妻子和亲人的家书,寝食难安,那种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很能打动读者。

 

  读过《吴宓日记》和钱穆《师友杂记·湖上闲思录》的朋友,肯定会对《浦薛凤回忆录》半文半白的行文风格,感到亲切。从大处讲,那一代学人的回忆录,写的是家国命运、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从小处讲,写的是个人的时代之浮沉、战时之悲喜和迁徙之行踪。

 

  浦薛凤虽然是治政治学专业的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他的审美意趣仍然是传统文人的路子,《浦薛凤回忆录》深得古代笔记体的真传。他将迁移路途上的见闻、感受、思考,俱摄笔端,饱满的细节,有的具沉痛的意味,有的含孤寂的伤感。

 

  浦薛凤在长沙时,读不到英文报纸,以不能读路透社原电为苦,听无线电,拨到旧都,听新新等戏院上广播的京剧。刹那间,浦薛凤百感交集:“身在四面楚歌之湘垣,耳在早已沦异域之故都。处腥血扑鼻炸声雷动之环境中,忽而静聆听丝竹管弦,与夫名伶之金喉婉转,真不知人生竟可有此等矛盾!而今日北平广播台之女报员,大抵亦是昔日之广播员。能不令人生今昔之感!”书中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浦薛凤在长沙,获悉故乡常熟沦陷,亲人的安危令他心情一片黯淡,但在江边的橘子洲头,看到金色的橘子,照亮他的双眼;在蒙自,浦薛凤赴清华历史系王信忠的婚宴,驻足庭中一株白玉兰下,绿叶层中藏玉簪无数,芳香四溢,扑人眉毛宇;在蒙自,浦薛凤和陈寅恪、郑天挺、陈岱孙等人游览黑龙潭,一路蝴蝶无数,色泽鲜艳美丽;十年前,浦薛凤曾在昆明东陆大学(后更名为云南大学)任教,今番重来,神州陆沉,客居西南,感慨良多,向浦江清借阅李白杜甫诗集,反映国难之吟什,更饶深味。1938年9月28日,日军空袭昆明联大校舍后,浦薛凤疏散到禄丰山居,赋诗山居杂兴,吟哦之中,关注的还是时局,时常与朋友“重与细论文”。

 

  浦薛凤和陈寅恪、郑之蕃、箫公权、朱自清等人在南岳、香港、蒙自、昆明写的古体诗,彼此唱和,更不容忽略。按照陈寅恪先生开创的以诗证史、以诗释史治学之路,浦薛凤所写的古体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气象,不可一跳而过,细细品味,有一代学人的情感和态度,也有国难当头的哀伤。

 

  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生活经历相似,人生的选择和归宿殊异。大致分为两种:1949年前后去台湾或者海外,1949年天玄地黄之时,选择留在大陆。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浦薛凤、钱穆、陈雪屏、毛子水、查良钊等属于前者,冯友兰、梁思成、罗隆基、费孝通、潘光旦、吴晗等属于后者。20世纪的历史,波谲云诡,两种选择,两种命运。不管是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参政,还是被政治浪潮卷入,都很难逃脱他们的宿命。历史留给我们不少遗憾。浦薛凤出入风波里,从政而能全身而退,有未进入权力中心的因素,也有个人志趣的因素。《浦薛凤回忆录》埋藏着一些有意思的话题,需后人破解。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