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珐琅瓷到西洋钟 两岸专…
珐琅瓷到西洋钟 两岸专…
首款黄金 珐琅“中华佛…
最新热门    
 
珐琅瓷到西洋钟 两岸专家联手破解故宫珍宝之谜(2)

时间:2009-11-5 11:14:12  来源:不详
小小陶瓷碎片透露皇家秘密

    曾经居住着清代嫔妃的故宫延禧宫,如今辟建有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用于材料分析与检测的先进仪器,是大陆屈指可数的能观测到古陶瓷原子与分子尺度的实验室。

    陈东和的合作研究者,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主任苗建民告诉记者,用现代精密仪器对古陶瓷进行成分分析,有助于对古陶器做出更加精准的鉴定,并为再现失传的古代烧瓷技术提供基础。

    台北故宫收藏的25000多件瓷器大约有95%来自北京故宫。这些陶瓷珍品汇集了汝、官、哥、定、钧宋代5大名窑的代表作,以及大量明清官窑精品。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顶峰时期的康、雍、乾珐琅彩瓷器,台北故宫就收藏了300多件,占全世界存量的绝大多数。为了进一步揭示中国古陶瓷烧制工艺的奥秘,台北故宫的文物科学实验室也陆续增购新的检测仪器,计划对古陶瓷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珐琅瓷工艺曾长期被清代宫廷所垄断,这一技艺在乾隆朝以后便逐渐失传了。对珐琅瓷工艺的研究,是目前台北故宫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陈东和说。而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正是对珐琅瓷颜料来源与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在这个实验室中,陈东和与北京故宫同事使用拉曼光谱仪对北京故宫提供的古陶瓷样本进行了检测,研究其相关的成分与分子结构。

    “尽管只是一小片碎片,在光谱仪下却透露出丰富的信息,包括陶瓷原料和烧制工艺技术等。”陈东和表示,两岸故宫的实验室未来若能在一些共同的议题上建立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解开许多陶瓷工艺之谜。

 

 

两岸故宫60年来首度合办雍正大展。中新社发黄少华摄

 

    “中国功夫”玩转西洋钟

    “故宫文物外迁时,考虑到运输条件,不得不放弃了‘身材’笨重的1000多件宫廷座钟,只带走了部分小型座钟及怀表。60年来,由于台湾缺乏修复技师与修复经验,并未对这些钟表进行修复。”陈东和说。因此,清宫钟表修复也被列为了两岸故宫合作研究的首批项目。

    只有3名修复师的北京故宫钟表室承担着这里1500多座钟表的修复工作。据这里的老师傅秦世明介绍,北京故宫收藏的宫廷钟表制作年代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作,也有清代宫廷造办处自主研发的作品。宫廷钟表作为“皇帝的玩具”,不仅具有走时、打点的功能,还能进行杂技、魔术、转花、音乐等千变万化的表演。

    拨开宫廷座钟华丽的外壳,露出复杂的传动系统,学机械出身的陈东和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很多钟表都有许多套传动系统,每个传动系统又有许许多多的零件。它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每个零件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老师傅指点还真不太容易看懂!”

    故宫的钟表维修是一种依赖言传身教的传统技艺,这种凭靠经验与记忆力的手艺传承的方式至今没有改变。陈东和的“师傅”秦世明今年63岁,已经在故宫工作了35年。

    在秦世明等老师傅的“点拨”下,陈东和渐渐摸索出了维修皇室钟表的技术窍门。他指着座钟上被拆卸下来的一只小鸟对记者说:“仅仅是研究它的翅膀振动和鸣叫,就花了不少时间,现在它已经被修好了。”

    大开眼界的陈东和对钟表修复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他一方面认真跟随老师傅们研究着千变万化的联动原理,记录下了珍贵的修复笔记;另一方面,也将钟表内部的机械结构绘制出来,并利用相机记录下修复过程。他认为,如果将这些修复数据公之于众,将有助于人们了解早期科技发展的历史。

    对于陈东和的想法,秦世明表示,这是老一代人从来没有想到的问题。“很有创意,很有意义,一定支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