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徐小斌:我的八十年代
张文斌:斯人已逝,墨香…
胡斌:这辈子都会感到愧…
最新热门    
 
毛忠斌:校长推荐制应为高考补缺

时间:2009-11-17 10:47:53  来源:不详

方案中说推荐制的目的是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窃以为,这个表述是比较含糊的,目的也不甚明确。尤其是面试合格者享受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更是让这个“推荐制”回到了高考选拔的老路上去。既然是天才、偏才,就更应不拘一格才是,何必又要看总分数呢?

 

  当年钱锺书先生数学只考了15分,却被清华破格录取的事,一直传为美谈。其实,那时被破格录取的也不止钱先生一人,还有季羡林、闻一多、吴晗、臧克家等被不同的学校破格录取。当时的天才、偏才,后来就有成为大师的,反观如今这个缺乏大师的年代,不免让人唏嘘。这不能怪罪于高考制度,但也说明天才选拔制度的缺失。

 

  也许是担心选错天才吧,但要知道哪怕选错一万人,如果能在当下、或在未来的日子里再出一位钱锺书,恐怕也不止是我们一个国家的运气。

 

  不管怎么说,能走到这一步,也是个不小的进步和观念上的突破了。但笔者还是真诚的希望,北大的推荐制步子能再迈大一点,发展成为天才、偏才的专门的选拔制度,来替高考补缺,以免天才成为高考的漏网之鱼。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