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丁辉:尴尬的“中文”

时间:2009-12-16 11:44:00  来源:不详
活多样;四曰: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所谓“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可以用在任何一个有点成就的诗人身上;所谓“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我们最起码还可以举出一打“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的诗人;至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用在闻一多先生身上也可以,而且更贴切;至于“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更非徐志摩所独有,汪静之、戴望舒、朱湘,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四个“艺术特色”竟没有一点是徐志摩诗歌所独有,怎么成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而学生哪怕连徐志摩的一首诗也没读过,只须记住这四点所谓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即可回答考卷上的关于“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简答题,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

 

    如今的高校教材已形成一巨大的产业,所以虽然中文专业教材的平庸和僵化世所共见,也因为牵涉到诸多利益链条而绝难撼动。出版社赖此赚得“盆满钵满”;名教授“挂名”主编借此进入“中产阶级”;教师有了“照本宣科”之“本”;学生也乐得“拥抱教材”,安全毕业。似乎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但究竟谁输了呢?不知道!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