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髹漆全牛皮箱:最后一代匠人为之“立传”

时间:2009-12-16 11:44:14  来源:不详
“髹(xiū)漆全牛皮箱的原料要用冬皮(冬季剥下的水牛或黄牛皮),切片粗加工后用中药五倍子浸泡,再用稻草烟熏……”当75岁的刘尔诚颤巍巍地写下这些文字时,他心中的一块石头像是落了地。“我们这代匠人走了之后,后辈们看了它就能知道福州髹漆全牛皮箱的故事。” 
  髹漆全牛皮箱(简称全皮箱)和藤漆皮枕、花灯、“镜箱”、“桶石”曾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五大嫁妆。如今除花灯外,其他4种都已基本在市面上绝迹。12月2日,本报A14版报道了藤漆皮枕如今只剩一个老人还在做,而其兄弟产品全皮箱很可能已无人制作,最后一代匠人刘尔诚决定将其历史和工艺详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再无传人
  现在,刘尔诚家里还放着他两年前完成的最后一批全皮箱盒,有衣被箱、盒枕和礼盒,古朴精美。“这手艺到我这代大概要终结了。”他感叹道,他卖了一辈子全皮箱盒,这些却不再出售,要当作古董收藏起来。
  “全皮箱已经在福州市面上绝迹近半个世纪了,如今知道它历史和工艺的人不多了,而且都已到了垂暮之年。”刘尔诚说,为了不让全皮箱被后人遗忘,近来他多方搜集资料,要把全皮箱的历史及复杂的工艺流程一一记录下来。
  刘尔诚是杨桥巷全皮箱作坊“福泰盛”的第三代继承人,也是最后一代。他说,解放前全皮箱在福州相当流行,当时的杨桥巷(今杨桥路)是有名的全皮箱集市一条街。远在仓山、马尾的人家要嫁女了,都不惜车马费远道前往杨桥巷买箱子。结婚旺季里,一些客人为了能快些拿到箱子,甚至要给作坊老板塞红包。“以前的接亲队伍走在街上时,十有八九要抬着全皮箱炫耀。”
  解放后不久,杨桥路上的全皮箱作坊都被合并到了皮件厂,从此市面上再难买到全皮箱。1985年后,皮件厂不再生产全皮箱,只剩少数匠人偶尔在家做一些。如今刘老伯也不做了,他和相识同行的后辈中都无人继承手艺。
  牛皮变得像樟木一个皮箱可用好几代
  刘尔诚家的这些全皮箱个个光鲜艳丽,四面光滑坚硬、棱角分明,看上去和传统中式木箱没什么区别。“全皮箱巧就巧在这里,能把软而有弹性的牛皮变得像樟木一样结实,而且衣物放里面不会被虫蛀。一个好的全皮箱可以用两三代人呢!”他自豪地说。
  刘尔诚介绍,这全皮箱里外共4层,最里层是仅有4毫米~5毫米厚的杉木薄板(底和面的木板通常仅厚2毫米~3毫米),中间层是经过精心加工、缝制的牛皮,最外两层则是天然生漆。
  全皮箱虽然乍看像木箱,但里外都裹着牛皮,敲击时声音比木箱闷。在制箱过程中,匠人要用特殊工艺把粗厚的牛皮像缝衣服一样一针一线地缝到木板上,因此每个棱角都有隐蔽的缝合线和缝合折角。
  刘尔诚说,旧时条件好的人家嫁女要订做一种“四季花全皮箱”,一套4个,分别画着四季特有的4种花卉,用来装四季衣物。更讲究一些的人家还要加上两个手提旅行箱,用来给女儿回娘家探亲时用。
  制作工艺复杂行业规矩奇特
  “做全皮箱要十二分的细致和耐心,许多年轻人吃不消,于是这行就慢慢没落了。”刘尔诚说,“光主要工序就有选料、做骨、上胶、缝口线、打底上漆、上锁、阴干等。”
  他说,全皮箱的选料很讲究,木料要选干燥的,做出的箱子才不会生虫;牛皮要用冬天剥下的头层皮,才够结实。做成箱子骨架的杉木板厚薄很难掌握,做得厚了,箱子就不够轻便;做得薄了,箱子又不耐用。“骨”做好后就要用一种特制的胶将牛皮粘在上面。这种胶是用牛皮的下脚料晒干、泡水后慢慢熬煮而成,能使牛皮与杉木板完美“融合”。接下来是最难的缝口线,匠人要用特制的“大针”穿上线在薄薄的木板上小心钻孔,把牛皮缝牢。缝好后再打底上漆、装铜锁、阴干,最后还要散味至少一季度才能出售。
  除了复杂的工艺,福州全皮箱行业还一些奇怪的行规:外行人至少要请一个内行人挂名做老板才能开店卖全皮箱、作坊每7年才能招收一个新学徒……因为买全皮箱的客人大多家有喜事,格外讲究吉利,因此待客行规也特别多,比如对姓郑的客人收钱时就不能说“没错”,而要说“ 正好”,因为福州话里“没错”和“没郑”是谐音,客人听了会觉得不吉利。
  “这些历史和工艺如今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了,我能记下一点是一点,好让福州的全皮箱不至于完全被人遗忘。”刘尔诚说。
  本报记者 王杨林 文/摄
  □相关链接
  旧时福州的五大嫁妆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清末民初,福州人的嫁妆中开始流行这5样东西:1.杨桥巷一些作坊的髹漆全牛皮箱;2.台江小桥头及省府路一些作坊的藤漆皮枕;3.三坊七巷大水流湾、小水流湾及“马口”(今延平路与洋中路交界处)一些作坊的“桶石”(高矮桶、马桶等);4.“马口”一带作坊的“镜箱”(梳妆箱);5.南后街一带作坊的花灯、玻璃宫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