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login}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畅销书十年历程回顾:时…
畅销书十年历程回顾:时…
畅销书十年历程回顾:时…
畅销书称女性统治世界将…
南充:中秋前夕天价月饼…
红色图书畅销申城书店 …
阅读习惯不同 于丹易中…
三联畅销书最新排行 湖…
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折射民…
最新热门    
 
畅销书十年历程回顾:时势造英雄 奇迹非偶然(2)

时间:2010-1-1 12:25:36  来源:不详
编书者宋志军:并非偶然的奇迹 
  现在想起来,宋志军还对2004年的国庆长假记忆犹新。那个假期他是在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度过的。他担任编辑的第一本书《正说清朝十二帝》刚刚亮相,恰逢一年一度的地坛书市,书会销得怎样,他并无把握。
  当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不仅是他,不仅是他供职的中华书局,而是整个图书界即将迎来一个历史图书热,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现在。
  节后刚上班,他惊讶地得知这本书在书市上被销售一空,新华书店也来找他约作者做签售活动。宋志军说,那时他都还没听说过“签售”这个词。显然,以出古典著作为主的中华书局对于畅销书的图书市场还显得挺陌生的,毕竟李白、司马迁是不能也不用签售的。 
  宋志军说,事情的发生看起来有些偶然,但倒推回去,这一切又都是有原因的。
  从社会的需求看,之前,不少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已经风靡一时,但戏说成风。而这些戏说恰恰为后来的正说做了铺垫。有了这些戏说,观众和读者对于历史有了一些浮光掠影的了解,反而使得大家对进一步探究历史的真相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是电视和图书的互动。《百家讲坛》系列借助于电视的同名节目,这种传播方式和传统的图书推广模式完全不同,其影响超过了当时最大胆的想象。
  当宋志军找到阎崇年的时候,已经有十多家出版社找过他。阎先生说,他从年轻时就读中华书局的书,所以,尽管书局给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他还是很高兴地把书稿交给宋志军。
  好不容易请到阎崇年,书稿的质量也属上乘,但对于市场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宋志军还是不敢轻易判断。初印他们只敢定了5000册。后来,《正说清朝十二帝》在两个月的时间就销了30多万册。一本历史书售出这个数字,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奇迹。
  转眼到了2006年,宋志军加入了争取百家讲坛的一位新主讲人于丹的行列。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普及型历史图书的巨大潜力。签约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易中天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面对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宋志军回想说,面临的压力其实比当初签阎崇年时更大。首先是担心论语的题材是否对普通读者的胃口,它不像三国那样有故事性,其次是她的讲座时间短,只有7讲,国庆期间一播就结束了,不太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随着同行竞争的加剧,出版社的初印数已经大幅度增加,万一卖不出去,就会形成很大的亏损。
  最后,经过综合判断,他们以首印数60万册的条件签下了于丹,而在这之前,国内普通图书的最高初印数就是易中天《品三国》的55万册。这一次,他们仍然做对了。《于丹论语心得》成为了这10年的超级畅销书,目前累计已经销售出500多万册。这实在是一个让许多人跌破眼镜的数字。
  之后,他们又签下了马未都等诸多名家。这样一来,中华书局牢牢地占据了历史类图书的制高点。
  现在是中华书局旗下大众分社社长的宋志军说,历史类图书的活跃其实是正常的,历史本来就多姿多彩。而好的历史类图书会引领一时之风气,比如于丹就是用时尚的视角来解说经典,而马未都说收藏,也契合了社会上的对于古典的审美和收藏热。
  不过,他也不讳言,目前历史类的图书似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他觉得这也正常,再好的菜,顿顿吃也要起腻。图书市场的生态环境还缺乏创新,往往是跟风跑,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走红,就出现各种各样名字里有奶酪的书,正说历史走红,就出现各种各样的正说,有的正说粗制滥造,甚至比戏说还不靠谱。所以中华书局的正说系列在出了12种之后,宣布暂停这个系列,虽然经济上有损失,正是为了要维护这个系列的品质。
  历史是说不完的,宋志军说,他迄今为止的编辑生涯,还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他希望能延续这种好运气,并且相信历史类图书会继续出现奇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