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
最新热门    
 
何星亮:通古今贯中西的才算得上是“大家”

时间:2010-3-12 14:44:02  来源:不详
“大家”与“专家”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人文社会科学界,有“大家”和“专家”之分。分析“大家”与“专家”的差异,探讨“大家”和“专家”的成长之路,有助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有助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大家”的特点有四:其一是智力超常,“大家”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等往往高于一般人。其二是勤奋,不勤奋的人成不了大家,“大家”是奋斗出来的。其三是博学,通古今、贯中西的才算得上是“大家”。其四是研究领域一般较广,并不是只局限于某一个专业。无论从事何种领域的研究,都能有所创新。 
  “大家”可分两类,一类是某一学科的“大家”,也就是某一学科的通才,对整个学科都很熟悉,并在若干个领域或专业有很高的造诣,如史学大家、语言学大家。陈寅恪、顾颉刚、徐中舒、郑天挺、翦伯赞、范文澜、周一良等可说是史学大家。王力、罗常培、吕叔湘等人可说是语言学大家。另一类是“超级大家”,即横跨好几个学科的“大家”。无论研究什么,都能超越,都能在该学科或该领域领先。像王国维,文学、史学、文字学、甲骨学等学科都作出了成就;郭沫若对文学、史学、考古学、甲骨学等都很精通;梁启超、胡适等人也涉猎颇广,而且无论研究什么都有独到见解,都称得上是“超级大家”。学术大家不是凭主观愿望能够培养、造就的,是学术界中多数人对某人的科研成就自然形成的一种看法。学术大家不是几年中能培养得了的,而是某些才能和智力较高的人长期奋斗的结果。
  所谓专家,即在某一个领域或专业有深入、全面的研究,在该领域具有专长、有独到的见解的人,我们称他(她)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例如,在史学学界,我们经常称某人是先秦史专家,某人是隋唐史专家,某人是明清史专家;语言学界也一样,有音韵学专家、古文字学专家、语法学专家、方言学专家等。法学界也一样,有民法专家、刑法专家、国际法专家、婚姻法专家等。各领域的专家都对本领域的有关研究情况十分熟悉,了如指掌,并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在该学科有较大的影响,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同时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有关研究成果,并能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纵观古今学术界,“大家”是少数,“专家”是多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真正的学术“大家”是不多的,大多数是学术“专家”。我国现在的研究员、教授,大多数是某一专业的专家。有多少“大家”或是否拥有“大家”是衡量一个科研机构或大学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把培养一批“大家”作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是完全必要的。
  做学问,必须先当专家,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大家。只有在某一领域勤奋耕耘,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有可能在该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有可能精通该门学问,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打下扎实的学术功底。宋代理学家程颢曾称:“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程颢:《颜子所好问学论》)。“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如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深浅。如千蹊万径皆可适国,但得一道入得便可。所以能穷者,只为万物比重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程颢、程颐:《程氏遗书》第十五)。梁启超在总结清代学者的学术特点之一是“喜专治一业,为‘窄而深’的研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十三,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3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只有在做通一门学问之后,才有可能再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因为做学问有共同的规律和方法,一门学问精通之后,再钻研其他学问,自然容易得多,正所谓“一通百通”。一门学问没有做通,又去做其他学问,其他学问也不可能做通,也就不可能成为“大家”。
  目前中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浮躁情绪严重。有些中青年研究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爱赶时髦,爱炒冷饭,急功近利。不少人专业基础不扎实,学术功底不厚,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有关研究情况均不熟悉,因而撰写的论著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有些中青年研究人员在研究某一个问题,不是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资料及了解有关研究成果,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语),而是找来几本相关著作,东拼西凑,写出来的论著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新意。
  人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有些人一生只能在某一个专业有专长,有些人可能先后在几个专业有专长。要熟悉、精通某一专业,并成为该专业的专家,至少要坐若干年的冷板凳。中青年科研人员应以学术为本,要抗拒各种各样的诱惑,心无旁骛地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严谨务实,一丝不苟。打好基本功,切忌浮躁。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断扩大学术视野,努力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所学知识应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作出成就,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
  □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