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江苏年龄最大老人去世享…
中阳剪纸 艺苑奇葩
百岁南派剪纸代表林桃去…
剪对联剪窗花剪福字 剪…
微型剪纸“纸蝴蝶”拇指…
118米剪纸《西游记》完…
118米剪纸长卷《西游记…
河南伊川山村教师红歌剪…
江西瑞昌:二十学生高考…
最新热门    
 
瑞昌剪纸将参加世博 西藏将全面保护非遗

时间:2010-4-13 11:53:38  来源:不详
瑞昌剪纸将参加世博

  江西瑞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和瑞昌市发改委近日透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瑞昌剪纸作品《八十七神仙图》,已被江西省文化厅正式确认为上海世博会江西馆文艺展演活动项目,即将亮相上海世博会。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八十七神仙图》剪纸作品,取材唐代画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以瑞昌剪纸手法再现“八十七神仙”的神貌。《八十七神仙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品,现珍藏徐悲鸿纪念馆。据介绍,《八十七神仙图》表现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五方帝君一同朝拜元始天尊的场面。

  江南丝竹从娃娃抓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后继有人,上海长桥第二幼儿园日前被选为传承试点单位。丝竹队资深艺人将定期为孩子们传授技艺,并逐步将传承面推广至长桥社区中小学校。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于一个多世纪前在原上海县龙华乡十分兴盛。但目前上海全市仅有江南丝竹艺人500多位,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申城丝竹技艺正濒临失传。据悉,世博期间,长桥江南丝竹传承人计划将数字录音棚内采集制作的江南丝竹八大曲,向世博贵宾、游客赠送或出售。

  西藏将全面保护非遗

  从今年起,西藏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实施全面保护,每个重点项目最高可获40万元的保护经费。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尼玛说:“从今年起,西藏将每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出10-15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投入30万-40万元的保护经费。”从今年起,西藏文化部门将对项目和传承人采取政策扶持、经费支持、组织传习活动、提供展示平台等多种有效措施,同时及时记录年事已高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和交流展示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传承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及团体。

  四人获“扬州三把刀”殊荣

  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三把刀”代表性传承人的牌匾,已于近期发放到扬州各“传承人”手中。代表扬州厨刀红案最高水平之一的薛泉生大师,代表扬州厨刀白案最高水平之一的陈恩德大师,代表扬州美发刀最高水平之一的潘继凌大师以及代表了扬州修脚刀最高水平之一的陆琴大师,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三把刀”代表性传承人的殊荣。据介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两年一评,包括扬剧、广陵琴派、傩舞等在内,已经评出了数十个项目的传承人。

  桂林米粉入选非遗名录

  桂林人对桂林米粉情有独钟。广西桂林市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28项,桂林米粉也在其中。桂林米粉的非遗项目申报单位是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和桂林人集团公司。目前桂林米粉基本上都是机器生产,传统手工制作桂林米粉的技艺濒临失传。为此,桂林米粉的非遗项目申报书列出了一个五年保护计划,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有收集桂林米粉传统制作工具、整理桂林米粉传统制作方法、对桂林米粉历史进行全面研究、召开桂林米粉研讨会、出版桂林米粉研究论文集、建立桂林传统米粉博物馆等。

  百项西部非遗集体亮相

  豪放的陕北信天游,精彩的高跷竹马……陕西西安大唐西市热闹非凡,一场场非物质文化表演引得观众一片片掌声。日前,“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在大唐西市拉开序幕。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主要活动之一,“非遗展”邀请了我国西部各地精选的国家级和省级近百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参加展演,主要分为文艺表演类、手工技艺展示类和饮食文化类,展演项目约100个,参演人数1000余人,并在西安金市广场树立非遗文化柱100个,以新颖的图文并茂形式展示全国200个著名的非遗项目内容。

  海宁皮影艺人校园传艺

  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海宁皮影戏老艺人郭志英带着徒弟近日走进了青年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大家怎样摆弄手里的道具,让皮影动起来,活起来。不仅中国学生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留学生也来了。看着不过瘾,大家又禁不住手痒向艺人请教。海宁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宋传入当地后即与“海宁小调”相融合,至今有800多年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宁境内有20多个戏班,能演300余个剧目。

  整理:殷新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