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占彪:陆士谔“预言2…
魏文彪:汉字书写等级标…
魏文彪:传承学术精神是…
最新热门    
 
陈占彪:《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后记

时间:2010-5-27 11:36:02  来源:不详
,于是,“表彰国力,网罗文化”成为张元济、冯自由等人对世博会的认识。

 

  这三种认识基本上环环相扣,递次克服,这也诠释着世博会的三种主要功能。

 

  再比如,我们或许从中还能略窥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组织模式之流变。这其中1863年维也纳博览会和1905年列日博览会可能是两个重要节点。也就是说在1863年维也纳博览会以前,中国参与世博主要是外国洋员主导推动的;从1863年维也纳博览会到1905年列日世博会,中国参与世博会主要是中国政府委托洋人把持的“中国海关”主导推动的;1905年列日博览会之后,中国参与世博主要是中国的“外部”与“商部”主导推动的;这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环环相扣,递次克服的。

 

 

 

(图片选自《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

 

  (本文为商务印书馆《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一书作者后记,有删节)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