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毛佩琦:历史,大众需要…
最新热门    
 
霍文琦:曹墓之争 昭示中原文化崛起

时间:2010-6-23 11:27:29  来源:不详

 

自去年岁末,重大考古发现“曹操之墓”滑入人们的视线以来,围绕曹墓的诸多争议不断见诸电视和报端,网上更是炒得沸沸扬扬,经久不息。对于曹墓的真伪,已然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并且引起比邻国民和海外传媒的注意。 
  有人认为,“曹墓之争”属市场化时代媒体炒作的结果。也有媒体权威话语认为,网友和民众之所以对一项考古成果如此质疑,是因为政府的公信力透支、学术公信力下降导致群众什么都不相信了的社会心理造成的。
  试想,如果公众对新闻事件没有一点兴趣,媒体再怎么炒作也是枉费心机,媒体的炒作多是基于公众或认同或有争议的潜在共同心理,经“议程设置”后,才能在公众中很快传播开来,并起到瞩目的效果。也就是说在曹墓之争的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是基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前提基础上的。
  另一方面,笔者以为此事不能完全归结于政府或学术公信力的透支。若是如此,那么韩国、日本等邻国的关注,也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没有信心的表现?显然是说不通的。
  因此,笔者认为,曹操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它隐含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真假并不重要,可贵的是网民和草根对其的质疑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中原文化的崛起,传统文化的回暖。
  近年来,国学的热潮此起彼伏。很多学校开设国学讲堂,电视栏目也开设了国学栏目,引导国学的发扬光大,诸子百家等典籍成为人们日常的谈资。关于孔子出生地,皇帝始祖诞生地的争论,不仅仅是地方重视旅游的经济效益,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如果公众没有潜在的历史文化兴趣,何谈去赢取经济利益。
  人常说:“一千年以内看北京,三千年以内看西安,五千年以内看河南”。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河洛文化还是黄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无与伦比的瑰宝,少林文化、瓷器文化、魏晋文化等等,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奇葩。它所开创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至今仍是全世界华人精神信仰中的重要支柱。
  人们对传统文化潜意识的追捧,正说明了传承中原文化,是与中原文化的现代化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凝聚浓缩着中国文化。有人预言,中国21世纪中叶将出现圣人治世,成为世界文明中心,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原文化则必然发挥积极作用。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提出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因此,中原文化的崛起,是民族之幸。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珍贵的无形资产,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