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5月网络热词出炉:从世…
龚鹏程:从西学到国学,…
张贤亮:从文出卖的是苦…
深圳文博会:从“文化事…
赵珍:从古代史籍看前人…
王岳川:从反思后现代性…
王宁德专访:从艺术到生…
王宁德专访:从艺术到生…
慈济:北二高路段山崩 …
慈济:生活常饮慈济四神…
最新热门    
 
黄济:从《保训》看“中和”——读“清华简”《保训》篇

时间:2010-6-24 10:22:51  来源:不详

最近拜读了有关“清华简”《保训》一篇的解说和评论文章,使我对“中”这一传统美德,实际上应为哲学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引述《论语》和《中庸》中有关这一问题的阐述。

 

  《论语·尧曰》篇云:“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穷困,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中庸》对这一问题做了更进一步的阐明: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说明:“执中”,是从尧舜以来历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哲理和美德,也可视为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保训》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个问题。

 

  根据《保训》的记载,对于“中”的要求,尧传之舜;舜命之禹;汤的先祖微又以此“传贻子孙,至于成汤”;文王在其弥留之际,更以此对武王谆谆训告。(见《光明日报》2009.4.13李学勤:《周文王遗言》)由此可见,孔子将“中庸”视为至德,大加赞扬,绝非偶然,其由来远矣!

 

  孔子称赞“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至子思便将《中庸》撰写成书,论述了有关天道、人性、教育、政治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将“中”与“和”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和”这一有关哲学与伦理的重要命题。下面我们再对“中和”做些概括。

 

  《中庸》对“中和”作了如下的阐述: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也就是说,“中”是天下至大的根本,天之道在于“执中”;“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和”之道在躬行。能施“中和”,则天地人与万物,都将各得其所,各得其养,各得其长。由此可见,“中和”之德,应是至高的大道和大德,是一切行动的准则,它融化在中华民族的品格之中,体现在一切行动之上,以之修身则身修,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平天下则天下平。在过去,中国人曾以此来处理国内的关系和与邻国的关系,树立了一个大国的完美形象。在今天,在国内,我们以“中和”来建设和谐社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