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忠实却没味儿 新《红楼…
南京大学教授:新《红楼…
新版《红楼》黛玉痴肥 …
导演李少红:只要是《红…
新《红楼梦》旁白唠叨人…
红学家痛批新《红楼》:…
新版《红楼梦》:不像红…
时评:不必对新版《红楼…
《红楼梦》的魅力:生动…
红学家批新《红楼梦》额…
最新热门    
 
新版《红楼梦》谁解其中味?抛“砖”引“玉”?

时间:2010-7-6 10:44:23  来源:不详
尽管只是在上海、青岛等地面频道率先播出,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依然成了时下除世界杯外最热的一个荧屏话题。 
  该剧播出后,批评、肯定的评论比比皆是,“雷人”、“恐怖”、“惊艳”等等的点评不绝于耳。正如曹雪芹对小说感喟的“谁解其中味”,由导演李少红“解”出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味道”对观众来说,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仇”。
  板砖惊“梦”,批评不绝
  李少红在开播前说过 “对待各种声音,我早已做好准备”,但这一次的批评声可能比预料中来得更尖刻。在网络上,类似“荒唐言荒唐演,辛酸泪却未见,作者痴导演木,其中味很平淡”又或是“场景像《西游记》,配乐像《聊斋》,镜头运动像哈利·波特,旁白像《动物世界》”的相关评论并不鲜见。 
  讥嘲声首当其冲指向了剧中大观园众人物的形象上:“书中宝玉 ‘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新版《红楼梦》里演员脸形太瘦,小宝玉的表演过于稚嫩”;“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却由一个看上去胖乎乎的女演员扮演”;“本该响快泼辣的凤姐,扮相却软弱做作,不像琏二奶奶,更像个二奶”;“乡野村妇刘姥姥家境贫寒,为啥在新版中这么胖? ”类似例子不一而足,而至于开拍前就广受争议的戏剧化额妆,如今在剧集播出近半后依然让很多观众不太适应。
  此外,批评声也同样指向了其他方面,如节奏缓慢过于拖沓、画面阴暗如恐怖片、旁白累赘如广播剧等。在一个论坛关于新版《红楼梦》的调查中,76.1%的网友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了,坚决抵制”。
  忠于文本,肯定新“梦”
  与此同时,新版《红楼梦》也同样收获了不少赞成票。一些观众认为“感觉很好,很惊艳,很有创意,没必要非得按照原来的套路设计。至少故事前期采用了少年甚至幼年演员,更忠于原著的人物年龄。 ”
  忠于文本,也成了新版《红楼梦》的一面旗帜。和老版《红楼梦》电视剧吸收包括脂砚斋评本在内的多个红学研究成果进行改编不同,新版《红楼梦》以120回《红楼梦》通行本作为创作底本的。这不仅和李少红所说的“原著小说就是很好的东西,没必要再改编”一致,也是大部分观众的共识:新版《红楼梦》中,剧中台词对白几乎按照原著原文,即便涉及女性角色的字幕,也皆照原著打成“他”;甚至在老版电视剧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中黛玉对宝玉嗔道“胡说什么”的台词,在新版中也被重新改回到了原著原文“放屁”。
  尽管忠于文本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但比起新《三国》对原著的大肆改编,新《红楼梦》在这点上确是花了大力气。上海师范大学著名红学专家孙逊表示:“现在有一种现象叫‘经典代读’,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原著,转而从根据原著翻拍的影视作品去了解原著。新《红楼梦》在这点上做得不错。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认为:“李少红用了一种‘还原’的方式拍摄了《红楼梦》,这样的处理,回到文本本身,能引导观众重新品读《红楼梦》的小说。 ”
  链接
  力挺派:李小猫(87年)
  我对《红楼梦》再次拍成电视剧一直充满期待——不管是不靠谱的海选新闻还是雷人的“黄瓜片”额妆都没有动摇我这一信念。真的看到电视剧,确实觉得惊艳。诡异的配乐与不断的旁白,常常提醒我是在“冷眼旁观”一个大家族的衰落;精致的道具与华美的服装再现了书中明显的“恋物”情结。最最重要的是,新版红楼忠于原著,比起一旁恶俗雷人的新西游、新三国,实在已是当下浮躁社会里的一股清泉。
  扔砖派:华栓(74年)
  新版《红楼梦》,看得很生气。小时候看87版的时候也不是很喜欢,但是看了新版,才知道美是需要对比的。 “蒋黛玉”,你演的是弱柳扶风、吹口气就会倒的林妹妹,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丰收的面粉袋子,你这模样像是从小病怏怏少年夭折的药罐头吗?当然,胖有胖的美。胖不是你的错,是导演选错了人。能不能不要每场戏都瞪着眼、咧着嘴,跟背书式地背台词啊?
  温和派:馥华(80年)
  新版红楼梦第一集开篇叙述得清楚,到黛玉入贾府处,倒也利索,没有那么多旁白似乎也不好起篇。开篇因为是有神话色彩的前情要交代好,所以风格有李少红片子的鬼魅气息。道士、和尚、甄士隐、冷子兴、贾雨村一干扮演者选得还成,黛玉年少时的演员嘴唇厚了些……老太君的演员目前不甚喜欢,少些富态,总觉应该圆润中不失威严。这部剧算不算好看的标准,大概就像小火炖高汤,只能看是否能把那些好食材的原汁原味慢慢地熬出来。
  短评
  抛“砖”可引“玉”
  翻拍《红楼梦》,就好比贾宝玉衔玉而生,纵是本人再无造化,也会因这先天携带的“玉”而成为关注的话题。新剧《红楼梦》所衔的“玉”,正是《红楼梦》的原著本身,而且还是如假包换的一部石头记。
  受关注是一定的了,而嬉笑怒骂本就皆成关注。觉得电视剧拍得好的,自然是真觉得不错;觉得电视剧拍得处处皆败笔的,那也是真觉得烂。
  重要的是关注本身。关注电视影像的背后,是对经典原著的关注。作为四大名著的“首席”,《红楼梦》拥趸前赴后继,原因绝不止耳熟能详的宝黛爱情故事。我们对电视剧扔“板砖”,扔得越狠,只能说明影像距离我们内心“解读”出的经典的精髓甚至皮毛还太遥远;我们对电视剧唱赞歌,也只因觉得那些影像距离内心的经典味儿很接近了。
  如果不是原著经典,这部电视剧拍得再用心,充其量也不过是《大明宫词2》,或者是《人间四月天2》罢了。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至少带领了70后乃至80后的整整两代人去接近文学名著《红楼梦》。抛“砖”是为引“玉”,进而“砖石”亦成“金玉”。如今,这一版《红楼梦》是否能带领85后、90后甚至00后的观众去走近名著本身呢?但愿! 
  (记者 李君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