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村民阻止伐木引发械斗 …
煤矿疑因违规开采致山体…
村民打伤1名民警围困2人…
两名55岁村民相隔十多公…
数人深夜威逼村民搬家 …
湖南男子棒杀嗜赌父亲 …
8名村民挖掘国有土地卖…
黑势力盗挖陶瓷黑泥毁良…
村民因未享受低保砍死1…
村民水库疑遭投毒鱼全部…
最新热门    
 
村民挖水池挖出汉代铜釜 专家称有重大考古价值

时间:2010-7-15 11:42:11  来源:不详

 

澄迈县金江镇道南村委会下岭村51岁的村民冯德训,雇用挖掘机在橡胶林里挖蓄水池时,意外地挖出一个锅状的古器。省博物馆文物专家今天到现场查看后,认定属于汉代军队做饭用的铜釜,因在琼北地区首次发现此类汉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古代青铜器扔野地里一夜

    昨天上午,记者随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辉山、王翠娥和澄迈县文体局负责人赶到冯德训家里,看到一个上半部破烂不堪的锅状古器物摆放在床底下,一个编织袋里还装着一些古器物零碎件。

    冯德训说,前段时间他雇用挖掘机在美杨河附近的橡胶园里挖蓄水池,6月18日下午突然听到挖掘机发出一声与金属物的撞击声,随后看到泥土里露出个锅状物品,但该物品的上半部已被挖掘机撞破了,只有下半边还是完好的,整个器具有点像铜又有些像是铁制器,仔细观看后又觉得可能是铜器。他们便将该器物从泥土里弄出来,同时将泥土里的一些该古器物破碎金属片一起捡起来放在旁边,然后又继续动用挖掘机干活。

    “我们怕是坟墓里的殉葬品,再加上古器的上面部分已经破烂了,觉得拿回家也没有什么用处,当天晚上就把它扔在山地里过了一夜。”冯德训说。

    次日,冯德训觉得这物品虽然没有什么用,但可能有些价值,便把它拿回了家。但放在家里后,冯德训同样没有怎么在意它,而是把它随意放在屋外压水泵旁边。家里的小孩看到后,便在古器里面放满了水,然后爬进去洗澡。

    “他家的孩子真奢侈,拿着古董当洗澡盆用。”村民开玩笑说。

    文物专家寻找零碎件

    昨天上午,王辉山、王翠娥等文物专家,将那件锅状物品从冯德训家的床下拖出来,经过认真查看和测量,其高度为40厘米,口径57厘米,认定为汉代的青铜器,是汉代军队中做饭用的铜釜。因为我省文物部门此前已经在东方、昌江、儋州等地发现了10个左右此类汉代铜釜,其中有4个整体保持完整,每个整体重量约为20公斤。这次发现的铜釜的形状与其它铜釜一样,但其它一些汉代铜釜都是在琼西地区发现,这次是首次在琼北地区发现,因此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两位文物专家说,此类汉代铜釜,有的锅外边有两个耳朵形抓手,称为双耳铜釜;有的外边有四个耳朵形抓手,称为四系铜釜。冯德训挖到的这个青铜器及捡回零碎片中,只有一个耳朵形抓手,其余零碎件可能仍然遗留在现场。

    由冯德训等村民带路,文物专家又去到离村庄约1公里路远的橡胶地里,继续寻找其余残留的青铜器碎片。

    大家在最初挖掘发现该铜釜的橡胶地泥土里翻刨了1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铜釜的另外1个耳朵形抓手和10多块大小不一的青铜碎件。

    疑为汉代军队埋弃之物

    王辉山随即又在挖掘出铜釜的橡胶地周边观察了一番,发现土地两侧均呈河沟状,而发现铜釜处为一块地势平坦的山地,与河沟之间落差仅10米左右,适宜于人类活动,初步判断汉代曾有军队在此驻扎或有村民在此居住过。

    “我们小时候,这里有一条大河,我们去金江镇都是乘坐木船沿河道而行,只是现在大部分河水已经干涸,只有一小股河水了。”冯德训说。

    王辉山介绍,从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始,汉朝就在海南设立了珠涯郡和儋耳郡两个郡县,珠涯郡负责管理琼北地区,儋耳郡负责管理琼西地区。设郡县自然就会派驻军队,用于开疆拓地或制止内乱。由于西汉、东汉时期海南人口稀少,管理较为困难,朝庭便反反复复撤郡和设郡,驻军也可能跟着反复进退。

    王辉山认为,冯德训在挖掘蓄水池发现的这只汉代铜釜,可能是军队撤离时埋在地下,准备返回时再取出来使用,也有可能返回时没找到地方,或军队撤离后没有再返回来,因此该铜釜一直留存在地下,直到今天才被发现。

    王辉山查看了发现铜釜处的泥土层,认为该处泥土层为松土,显然有人将该铜釜埋在地下后重新掩盖过泥土。该处泥土层没有发现考古文化现象,没有古代人类长期在此处居住的迹象,估计铜釜是军队临时驻扎后遗留下来的。

    据介绍,海南文物部门目前尚无修复此破残铜釜的能力,该残破铜釜需送到岛外修复,费用在2万元左右。目前文物部门正在协商如何收回和处置该汉代铜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