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陈得媛:古籍数字化的负面影响需要警惕

时间:2010-7-20 11:55:19  来源:不详
别技术上的不足,篇章搞乱者有之,错字错句者有之,如果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复制这些文献资料而不核对原文,一定会出现许多硬伤。二是正文和注混在一起。我国古籍一般都是把正文和诸家注解刻印在一起,并用字体大小或低两格的方式把正文和注解分开。由于一些古籍数字化工作者粗心大意或者古籍素养不足,往往把正文和注混在一起了。如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数字化的《二十五史》,没有区分正文和注解,误导了许多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读者。三是疏于校勘。一些商业机构在进行古籍数字化产品开发时,嗜利忘义,忽视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社会责任,导致古籍数字化数据库错误严重。另外,由于古籍出现于不同的时代,从手抄本到各种技术的刻印本字体极不规范,除了繁简字的问题,还有大量的异体字以及专用名词。一字多形、多义,一字多音,通假字,古今字,错讹字,异体字等现象在古籍中相当普遍。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一些数字化古籍产品开发者忽视版本的选择,内容的校勘和特殊字词的处理,致使这样一些特殊汉语字词被乱用和错用。四是古籍中一些特殊字词古今混用。在文字识别和繁简体转化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一些古籍中的字词不能识别或识别有误,一些繁体字虽然有相对应的简体字,但有些繁体字在特殊的语境中不能简化,如作为姓氏的“岳”就不能与繁体“嶽”互转,刘知幾的“幾”作为人名就不能简化为“己”,繁体的“發”、“髮”本身代表不同的内涵,但都简化成“发”。这些都是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古籍中字词应有之义进行技术处理的,但许多数字化古籍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而读者在运用数字化古籍时不能区分。

 

  总之,古籍数字化工作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任何反对、阻止这种潮流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对古籍数字化给读者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并通过一些行政的、学术的手段和技术革新把这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学术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保证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