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化老…
汪晖沉默 朱学勤高调:…
灵骨飘零海内外 玄奘舍…
看庄子如何破解学历怪象
孟宪实:中国古人是如何…
中国古人是如何重视传统…
曹操为何被误读?如何认…
新《红楼》黛玉貌似裸死…
西施是如何挥金如土的(…
清官海瑞如何战地王(2)
最新热门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方尔加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时间:2010-7-22 17:41:20  来源:不详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学者多解“冲”为“空”,但我认为,这个“空”可不是日常生活说的虚空,而是隐含着勃发生机的“空”,所以“冲”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道”这种生命力的特征。

 

  老子憧憬“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很多人就此批评老子在社会文明发展上开倒车。这种批评未免过于草率。且不说提出“小国寡民”缘于他当时特殊的背景,更应该注重的是老子是在用“小国寡民”诅咒社会过度的两级分化:“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第五十三章)朝廷无人办公,田地无人耕种,国库空虚,人们困苦。而极少数人却过着“金玉满堂”奢侈腐化的生活。这样的社会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无法继续向前发展。所以老子的“小国寡民”实际是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生命力的渴求。

 

  第二,“道”能够激活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生”——激活也。“道”激活整体(“一”),整体激活部分(“二”),部分激活各个部分的统一体(“三”),各个部分的统一体激活了“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这里的“无”是生命力,“有”是整体,“生”是激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第三十九章)“一”是整体。各种天象——日月星辰、风雨雷霆、春夏秋冬,形成为一个有序列的整体。认识到这个整体,人类对天的认识和掌握就清楚明了;大地万象——群山原野、草木花果、湖泊池沼、兽禽虫虱、都邑路蹊、异国群族形成为一个有序列的整体,大家就都过上宁静的生活;种类繁多的占卜活动不相互矛盾冲突,能够共同启发人们应对眼前困境,就会使人感到灵妙;深谷中的土石、水流、草木、昆虫、动物形成为一个相互依赖、良性循环的整体,就会充盈着繁荣;万物各得其位、各得其养、互相促进、共存共荣,就能够生机盎然。总之,一旦构成为整体,每一个局部就会被激活。整体能够激发局部的生机,为局部提供运行的轨道。一个人无论多么能干,一个品物无论多么优秀,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必须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中。甚至自身有某种缺陷的局部,一旦进入到良好的整体中,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最上乘的统治者是让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在无形中做成事;其次是日夜操劳,仁民爱物,广施恩惠,受到百姓交口赞誉;再其次是严厉不苟,铁面无私,令人生畏;再再其次是昏庸,无能,缺德乏功,令百姓鄙视。统治者信用不足,民众才不信任他。在以上几个种类的领导人中,老子最注重的是“太上”。“太上”式的领导人治国悠闲、不多费口舌,其功业的完成是百姓做的。百姓没有受到统治者具体的指教和领导,是一种无形生命力激活了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本该如此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这里描绘的还是生命力。善于驭车者无轮迹,善于说话者滴水不漏,善于计算者不用算具,善于锁闭大门者不用门闩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捆缚者不用绳索不打绳扣别人也解不开。其实圣人还是要门锁、绳子之类的有形之物。只是强调用无形的生命力来激活这些有形之物。怎样激活呢?“救人”、“救物”。救他们,使他们得其用、尽其才,使天下无废弃之人,无废弃之物。这才叫做长久的明智。例如,老子讲的两种人打交道时,与人为善者是与人不善者的引导者;与人不善者是与人为善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与人为善者通过改造与人不善者,使之成为好人;与人不善者向好人的转变,体现了与人为善者的善良。与人为善者和与人不善者双方互相成就,缺一不可。“道”就隐藏在两者各自的角色中。若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再聪明者也是糊涂。“道”的奥妙就在于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