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河北严管重罚“网吧接纳…
两未成年人引爆土制炸药…
保健品70%存在虚假宣传…
3名成人控制弱智未成年…
中华书局为老年读者推出…
老年人玩具市场奇缺 专…
河北阜城退休老人回乡办…
老年公寓失火8旬老汉不…
广州拟规定向未成年人及…
中老年男子为治病沙滩上…
最新热门    
 
老年人退休适应的佛教教育——阎奕铮

时间:2009-12-27 11:34:18  来源:不详

前言

中国大陆既有的汉传佛教,于教育理论方面问津者不多,能找到的著作只有理净法师的《佛教文化与佛教教育》、韩焕忠的《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以及台湾出版的《承先启后》论文集等寥寥数本,且关注的多是历史和佛教思想。结合人类发展学(Human Development)等学科进行调查研究的专著还不多见。在实际操作上,对于大众普遍采取"相信"(Belief)的宣传方式,对于老人阶段的关注普遍只是采取传统的提供衣食居所的救济性的养老方式,未能充分达到积极性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既有的佛教教育与佛教精深的理论系统、丰富的实践传统乃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不相配的,远未发挥其全部的教育功能。这种现状固然是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导致的,但教育观念的滞后和理论研究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文主要以宗教学和毕生发展学(Life-Span Development)的视角,组织佛教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内容,充分利用佛教的教育资源,在老年人的退休适应问题上,试图为佛教教育提供一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一.宗教教育的目的

宗教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取决于对宗教及信仰的定义,而宗教和信仰是密切相关的概念。福勒(James W. Fowler)认为,宗教是一种积累而成的传统,它由经典、律法、诠释、神话等元素组成,同时包括了象徵、口头传统、艺术、伦理教导、信条、仪式等等。信仰(Faith)一般是由某个宗教传统产生的,但是比宗教更深入、丰富且个人化。它是个人或团体,通过感受和领悟宗教传统,对于至高无上的价值的回应方式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宗教是包涵广泛文化因素的传统,而信仰是这类传统中最富生机的核心。而对于至高无上的价值的追求,则是信仰的核心,亦是一切宗教和信仰最关键的内容。此种追求即田力克(Paul Tillich)所提出的终极关怀:信仰是一种终极关怀的态度,是对某些问题高度的、迫在眉睫的关切 。如果要用抽象语言方法辨别终极关怀,能够被定义为“终极关怀”的“信仰”,其终极性的特点是消除了主客体的对立。

由以上可知,宗教信仰(Faith)的本质特点是终极性。它是人格的目标和方向,幷且是从超越的层面引导生活。亦即宗教信仰(Faith)因其终极性,故对于个人生活来说具有指向性。有这样信仰的人在面对灾难和困惑,富有和悲伤时不会迷失方向;面对机遇时则充满信心和动力。

信仰的第二个特点是伦理性。每种宗教传统中都传承著众多的具有神圣性的律法、戒条和伦理教导。而相当部分的基本伦理适用于所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信仰的伦理性和终极性是分不开的,因为律法要求信徒恪守的伦理正是达到终极关怀的基础。所以,一旦终极关怀被确认,个人就会从主观上希望完完全全服从于这个最高指导原则的要求,就更有可能自觉自愿地过伦理的生活,这从客观地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信仰的特点还体现在文化性和多元性上。围绕著对终极关怀矢志不移的追求,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璀璨文明。所以,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核心文化。因为“一种文明形态就是其宗教的表达方式。 ”幷且“宗教传统是文明社会的生机源泉,是文明变迁的深层原因。 ”所以进行宗教教育,其实就是在进行人类核心文化的教育。而各大宗教传统是由各自的文明社会历史积淀而成的,不同是理所应当的,更应该抱著人类价值的眼光来欣赏同属人类文明的核心文化的宗教。

综上所述,宗教信仰体现了人类对终极目标的追求,基础是伦理标准,同时也体现了文化性和多元性。达到这几点的宗教教育,方可称得上是达到了积极的教育目的。所以,佛教宗教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引导被教育者认识佛教的终极关怀和实现途径,实践并发挥佛教的伦理性,体现佛教的文化性和同其他宗教和平共处的多元性。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