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陈日君枢机《解读》教宗牧函(全文下载)

时间:2009-12-3 12:21:40  来源:不详

【天主教在线讯】香港教区陈日君枢机近日公布解读教宗致中国教会牧函文件,旨在澄清并帮助理解牧函内容以及牧函公布以后所引起的困惑、疑问和一些难题。

陈枢机认为最近出版的《纲要》并没有涉及全部问题,因此,枢机视这本《解读》为《纲要》的一种补充。

根据天亚社的报道,此《解读》已获教廷批准。


解读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主教会的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教友的信

(陈日君枢机)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导言

当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牧函的一週年将来临时,有人讨论过:应该做些什么来纪念它,提出过下列一些可以做的事:

(一) 一份纲要为帮助阅读牧函
(二) 澄清牧函内某些章节
(三) 分析怎么在具体处境中实行牧函中的一些指引
(四) 收集一些析解性的文章

宗座中国事务委员会选择了负责淮备一份纲要,该纲要已在牧函两週年左右完成并出版了。

该「纲要」等于上列「可以做的事」中的第一项。在一些注解中也满足了第二项的某些要求。

「纲要」出版了,但还有很多空间让我们作出努力,一方面提醒大家继续重视教宗的牧函,另一方面帮助国内的兄弟们解决一些实践上的困难。秉于这精神本人献上这「解读」。这「解读」没有「纲要」的权威,那是以宗座委员会名义出版的,这是以我纯粹个人的名义作出的。本人这么多年观察、关注国内教会的进展,胆敢出于兄弟的关爱把少少的智慧贡献出来,万一教廷权威人士日后有不同意见,本人当然会诚心尊重。

这份「解读」首先是个「撮要」包括信中主要的部份,使原来的思想还能保存。当然这样把信缩短了也不免有损原来的「真情流露」。所以请读者不要以这「解读」代替阅读全封教宗的信,而用它来帮助阅读全封信的原文。这「解读」没有应用「纲要」所用的问与答方式,但次序遵照原文,也有它的方便。这「解读」也包括一些旁注和注解为帮助明白信的内容,希望有些注解能帮助兄弟们在目下困难的处境裡实践牧函的指示。

 

1.教宗首先亲切地问候国内的主教、 神父、修士、修女及教友们。他用了圣保禄致哥罗森人书的第一章的话 a) 一方面向他们道喜「我们为你们感谢天主,因为我们听说你们......的信德和......爱德,为了那在天上给你们所存留的希望。」b) 另一方面向他们祝贺「不断为你们祈祷,使你们对祂的旨意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自己,含忍容受一切。」


2.在此教宗指出了这封信的目的:几乎重複了在问候中已说过的,其一是表达「你们对主基督及教会所持的忠诚,『有时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的忠诚』,所带给我的喜乐」。(注一重载他在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三钟经前发表的讲话),其二是表达「在你们国家的教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仍令我感到忧虑」,教宗也说他当然「无意处理涉及你们所熟知的複杂问题的每一细节。」


3.这一段的题目是「全球代、现代化,无神论」,其内容就是教会在社会内的角色。
a) (3.1)
教宗既欣赏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也欣赏它「近期......在经济和社会进步这方面也致力于迈向颇高的目标。」
b) (3.2-5)
「天主教会讚赏这在进步上的衝劲」也「愿意在推进和维护个人,他的价值,他的灵性和他的超性使命,谦逊地提供贡献。最关注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些价值和目标:团结互助,和平,社会正义,对全球化现象的明智处理。」教宗也唤醒警觉在中国「也呈现出物质主义及享乐主义的倾向,且逐渐地由大城市蔓延到全国各地。」虽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人,尤其在青年身上,越来越关注人性的精神及超自然的层面,因此对宗教发生兴趣,以基督宗教为最。」圣父提醒教会在中国有责任「新福传需要向现代人宣讲福音」,他希望「第三个千年将在广阔及充满生机的亚洲大陆收割信仰的大批庄稼」。他发出的口号是「『划到深处去』(路5:4)。怀着信心向未来开放自己:『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希13:8)。」
c) (3.6)
在这裡教宗请我们稍作默想「历史为我们始终难解、难明」,正如默示录中那密封著的书卷,祇有被宰杀的羔羊能展开它,他说:「其时亚洲的教会,因为天主在面对她们正在遭受到的迫害前的沉默所感到的惶恐,正好反映出面对教会今日在世界遭遇到的严重困难、误会和敌视给我们带来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