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正文
意大利都灵总主教波莱托…
2百万人来都灵瞻仰主教…
教宗在圣殓布前祈祷默想…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都灵受…
教宗5月2日访问都灵在圣…
教宗在都灵:圣殓布是希…
耶稣殓布首次用数码拍摄…
都灵耶稣殓布展在网路上…
都灵教友为教宗5月来访…
大量朝圣人士前往都灵瞻…
最新热门    
 
都灵圣殓布展示于5月23日落幕,教宗写信给波莱蒂总主教表示感谢

时间:2010-5-25 10:35:01  来源:不详

在都灵举行的圣殓布展示已于前天5月23日,圣神降临主日结束,这次展示在第三千年代尚属首次。都灵的总主教波莱蒂枢机在主教座堂举行了圣殓布展示闭幕礼,皮埃蒙特行政区的主教们共祭。弥撒开始前宣读了教宗本笃十六世写给都灵总主教的信函。教宗在信函中回忆了他近期到都灵访问期间能够瞻仰圣殓布的内心喜悦和感动,并再次提到在那次机会中的各项会晤,特别是青年们的热情和病人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教宗也感谢信友们对伯多禄的继承人表达的深厚感情。

教宗在都灵主教座堂展示的圣殓布前作了一篇默想,本台翻译成中文,内容如下:


可爱的朋友们:

这是我久已等待的时刻。过去在不同的机会上我也曾站立在圣殓布前,但这一次,我是怀着特别热切的心情来体验这次前来朝圣并停留在圣殓布前的感受。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不寻常的圣像所传出的信息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许,更好说尤其是因为我是以伯多禄继承人的身份来这里,我在心里携带了整个教会,更好说全世界前来。我为这次朝圣,也为能与你们分享我的简短默想而感谢天主。这默想是我从这次隆重的圣殓布展示的次标题:“圣周六的奥秘”获得启发而来的。

可以说,圣殓布是这个奥秘的圣像,是圣周六的圣像。事实上,它是一块殓布,曾包裹一位被钉十字架的男子的遗体,上面的印痕与福音告诉我们有关耶稣的状况相符合。耶稣是在正午时分被钉十字架,下午三时死去。夜已来到,由于是安息日的前一天,也就是巴斯卦安息日的前夕,一位富有显赫的议员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勇敢地要求般雀比拉多准许他把耶稣的遗体葬在他自己的新坟墓中,那坟墓是他命人在哥耳哥达附近的岩石凿出来的。他得到准许后,买了一块布,将耶稣的遗体从十字架上卸下,用那块布包裹好安放在坟墓里(谷15:42 - 46)圣马尔谷的福音这样记述了,其他福音作者的记载也和他一致。从那一刻起,耶稣留在坟墓中直到安息日过后的清晨,都灵的圣殓布让我们看到他的遗体在那段时间中躺在坟墓内的模样,时间短暂(大约一天半),但在价值和意义上却是无限的。

圣周六是天主隐匿的日子,正如在一篇古老的讲道词中读到的:“发生了什么事?今天大地一片静默,深沉的静默和孤寂。深沉的静默,因为国王正在睡着…………,天主的肉身死去,他下来摇晃阴间的王国。”(有关圣周六的讲道词)我们诵念信经说:耶稣基督“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后被埋葬,降到阴间,第三日从死者复活。”

可爱的弟兄姐妹,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在经过了上个世纪以后,人类对圣周六的奥秘特别具敏性。天主隐匿,是现代人灵性的一部分,在存在的形式上,几乎是潜意识的,有如心灵的空洞不断在扩大。19世纪末,尼采曾写说:“天主已死!是我们把他杀死的!”这著名的表述,仔细想想,几乎可以说是从基督信仰传统而来的,是我们经常在拜苦路时重复的,也许我们并不完全明白我们说的是什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集中营、广岛和长崎事件后,我们的时代越来越与圣周六相似:这一天的黑暗质询所有对生命发问的人,特别质询我们作为信徒的人。我们也要与这黑暗打交道。

虽然如此,天主子纳匝肋的耶稣之死有一个相反的意义,一个完全正面的意义,那是安慰与希望的泉源。这令我想到圣殓布有如一个“相片”资料,包含了“正像”和“底片”。事实上的确如此,信德的最黑暗奥秘同时也是无止境的希望的最光明记号。圣周六是在死亡与复活之间“不属于任何人的地方”,但有一位,那唯一的一位进入了这“不属于任何人的地方”,他带着为“人”所受的苦难记印穿越了这块土地:“基督的苦难,人的苦难”。圣殓布要向我们说的正是那个时刻,它所见证的正是那人类和宇宙历史中不可重复的唯一间歇时刻,天主藉着耶稣基督不仅和我们一同死亡,也和我们一同留在死亡中。这是最彻底的与人一致。

在那“超越时间的时间”耶稣“下到阴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说,降生成人的天主甚至进入了人极度的、绝对的孤寂境界,在那里,没有任何爱的光芒能够到达,也听不见任何安慰的话语,完全被遗弃了,这就是“阴间”。留在死亡境地的耶稣基督跨越了极度孤寂的门槛,为了引导我们也和他一起跨越这门槛。我们大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