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三国志
  • 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 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
  • 卷三十 魏书三十
  • 卷三十一 蜀书一
  • 卷三十二 蜀书二
  • 卷三十三 蜀书三
  • 卷三十四 蜀书四
  • 卷三十五 蜀书五
  • 卷三十六 蜀书六
  • 卷三十七 蜀书七
  • 最新热门    
     
    卷三十九 蜀书九

    举兵讨董卓,以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
    杀之。祥与同心,南阳士民由此怨祥,举兵攻之,与战,败亡。刘表亦素不善祥,
    拘巴,欲杀之,数遣祥故所亲信人密诈谓巴曰:“刘牧欲相危害,可相随逃之。”
    如此再三,巴辄不应。具以报表,表乃不杀巴。年十八,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
    刘先【主】欲遣周不疑就巴学,巴答曰:“昔游荆北,时涉师门,记问之学,不
    足纪名,内无杨朱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犹天之南箕,虚而不用。赐书
    乃欲令贤甥摧鸾凤之艳,游燕雀之宇,将何以启明之哉?愧於‘有若无,实若虚’,
    何以堪之!”】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
    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
    桂阳。【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
    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適交阯,【零陵先贤传云:巴往零陵,事不
    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烝,巴与亮书曰:“乘危历险,到值思
    义之民,自与之众,承天之心,顺物之性,非余身谋所能劝动。若道穷数尽,将
    讬命於沧海,不复顾荆州矣。”亮追谓曰:“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
    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巴曰:“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
    宜也。足下何言邪!”】先主深以为恨。
    巴复从交阯至蜀。【零陵先贤传曰:巴入交阯,更姓为张。与交阯太守士■
    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
    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
    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臣松之案:刘焉在汉灵帝时已经宗正太常,出为益州
    牧,祥始以孙坚作长沙时为江夏太守,不得举焉为孝廉,明也。】俄而先主定益
    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零陵先贤传曰: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
    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
    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
    族。”及得巴,甚喜。】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零陵
    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
    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
    “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於此,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
    “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於帷
    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
    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
    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建安二十四年,先
    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
    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
    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
    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先主称尊号,
    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卒后,魏
    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称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零陵先
    贤传曰:辅吴将军张昭尝对孙权论巴褊阨,不当拒张飞太甚。权曰:“若令子
    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
    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
    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
    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
    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於以简才,宜適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於听,世服於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
    并利於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
    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於孙将军。”亮曰:
    “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
    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权敬待之。
    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
    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於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
    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
    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襄
    阳记曰: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
    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
    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
    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
    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
    敢复反。】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
    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
    十九。【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
    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
    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
    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
    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
    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习凿齿曰: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
    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闇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
    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
    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
    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
    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也。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随先主入蜀。
    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建兴三年,入拜
    尚书,迁尚书令,奉命使吴。七年,孙权称尊号,以震为卫尉,贺权践阼,诸葛
    亮与兄瑾书曰:“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
    者。”震入吴界,移关候曰:“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
    新其事。东尊应保圣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响应,各有所归。於此时也,
    以同心讨贼,则何寇不灭哉!西朝君臣,引领欣赖。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
    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献子適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望必启告,使行
    人睦焉。即日张旍诰众,各自约誓。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
    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
    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震还,封城阳亭侯。九年,
    都护李平坐诬罔废;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
    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
    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十三年,震卒。子济嗣。
    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
    后主袭位,迁黄门侍郎。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
    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
    慢。”亮寻请祎为参军,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攸之性素和
    顺,备员而已。【楚国先贤传曰:攸之,南阳人,以器业知名於时。】献纳之任,
    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
    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
    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
    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
    不过黄门丞。
    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
    允脩敬。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
    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
    解骖,祎等罢驾不行。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襄阳记曰:董恢字休绪,襄阳
    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
    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
    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愕然四顾视,不
    能即答。恢目祎曰:“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於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
    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
    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
    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臣松之案:汉晋春秋亦载此语,不云董恢所
    教,辞亦小异,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本传云“恢年少官微”,若已为丞
    相府属,出作巴郡,则官不微矣。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的也。】延熙六年,加
    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卒。【华阳国志
    曰: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
    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及邓艾至蜀,闻皓奸
    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之外孙也。少孤,长於靖家。弱冠知名,稍迁至
    选曹郎,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费祎甚异之,故超继允内侍。吕乂卒,
    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
    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於维。景耀元年卒,后主痛惜,
    发言流涕,乃下诏曰:“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幹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
    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赐子粲爵关
    内侯,拔次子裕为黄门侍郎。自祗之有宠,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媚
    兹一人,皓构间浸润故耳。允孙宏,晋巴西太守。【臣松之以为陈群子泰,陆逊
    子抗,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及王肃、杜恕、张承、顾劭之流,莫不皆然,
    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当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故邪?夏侯玄、陈表并有骍
    角之美,而亦如泰者,魏书总名此卷云诸夏侯曹传,故不复稍加品藻。陈武与表
    俱至偏将军,以位不相过故也。】
    吕乂字季阳,南阳人也。父常,送故将【军】刘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
    得还。乂少孤,好读书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
    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幹等并为典曹都尉。乂迁新都、绵竹令,乃心隐
    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迁巴西太守。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
    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
    农,供继军粮。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
    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
    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后入为尚书,代董允为尚书令,众事无留,门无停宾。
    乂历职内外,治身俭约,谦靖少言,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然持法刻深,好
    用文俗吏,故居大官,名声损於郡县。延熙十四年卒。子辰,景耀中为成都令。
    辰弟雅,谒者。雅清厉有文才,著格论十五篇。
    杜祺历郡守监军大将军司马,刘幹官至巴西太守,皆与乂亲善,亦有当时之
    称,而俭素守法,不及於乂。
    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
    老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
    亦黄、薛之流亚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