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新五代史
  • 卷六十五 南汉世家第五
  • 卷六十六 楚世家第六
  • 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 卷六十八 闽世家第八
  • 卷六十九 南平世家第九
  • 卷七十 东汉世家第十
  • 卷六十 职方考第三
  • 卷六十一 吴世家第一
  •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 最新热门    
     
    卷七十一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之国君,不独为旻子也。旻之大义,宜不为周屈,其立虽未必是,而义当不
    屈于周,此其可以异乎九国矣。终旻之世,犹称乾祐,至承钧立,然后改元,则
    旻之志岂不可哀也哉!
    (十国年世,惟楚、闽、东汉三国,诸家之说不同,而互有得失,最难考正。
    今略其诸说而正其是者,庶几博览者不惑,而一以《年谱》为正也。马氏,据《
    湖湘故事》、《九国志》、《运历图》,并云殷以长兴元年卒,是岁,子希声立,
    长兴三年卒。而《五代旧史》殷列传云,殷长兴二年卒,享年七十八,子希声立,
    不周岁而卒;明宗本纪长兴元年,书希声除节度使,起复,三年八月,又书希声
    卒。今据《九国志》,殷以大中六年岁在壬申生,享年七十九。盖自大中壬申至
    长兴元年庚寅,实七十九年,为得其实。而希声,据《湖湘故事》、《九国志》、
    《运历图》皆以三年卒,与明宗本纪皆合,不疑。惟《旧史》书殷卒二年,及年
    七十八,希声立不周岁卒为缪尔。希萼、希崇之乱,南唐尽迁马氏之族归于金陵。
    《五代旧史》云,时广顺元年也。而《运历图》云乾祐二年马氏灭者,缪也。初,
    殷入湖南,掘地得石,谶云:“龙起头,猪掉尾。”盖殷以乾宁三年岁在丙辰,
    自立于湖南,至广顺元年辛亥而灭。《九国志》以乾祐三年为辛亥,《湖湘故事》
    以显德元年为辛亥者,皆缪也。惟《五代旧史》得其实。王氏世次,曰潮、曰审
    知、曰延翰、曰璘、曰昶、曰曦、曰延政,凡七主。而潮以唐景福元年岁在壬子
    始入福州,至开运三年丙午而灭,实五十五年。当云七主五十五年,为得其实。
    而《运历图》云五十六年,《九国志》、《五代旧史》、《纪年通谱》、《闽中
    实录》、《闽王列传》皆云七主六十年者,皆缪也。审知,《五代旧史》本传云,
    同光元年十二月卒,《九国志》亦云同光元年卒。《运历图》同光三年卒。今检
    《五代旧史》庄宗本纪,同光二年五月丙午,审知加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岂得卒
    于元年也?又至四年二月庚子,福建副使王延翰奏称权知军府事,三月辛亥,遂
    除延翰威武军节度使。以此推之,审知卒当在同光三年十二月,盖闽去京师远,
    明年二月延翰之奏始至京师,理当然也。又据《闽王列传》、《九国志》,皆云
    审知在位二十九年。审知以唐乾宁四年嗣位,是岁丁巳,至同光三年乙酉,实二
    十九年。则《运历图》为是,而《旧史》、《九国志》元年卒者,皆缪也。璘本
    名延钧,《五代旧史》本传云在位十二年。《九国志》云在位十一年。《闽王列
    传》、《纪年通谱》皆云在位十年。盖璘以天成元年杀延翰自立,是岁丙戌,至
    清泰二年乙未,实十年而卒,与《闽王列传》合,而《旧史》、《九国志》皆缪
    也。璘以清泰二年改元永和,是岁见杀,而《旧史》、《九国志》、《运历图》
    皆无永和之号,又《运历图》书鏻见杀在天福元年丙申者,皆缪也。刘旻,《
    九国志》云,乾祐七年十一月旻卒,享年六十,子承钧立,时年二十九。乾祐七
    年,乃显德元年也。而《五代旧史》、《周世宗实录》、《运历图》、《纪年通
    谱》皆云显德二年冬旻卒。又有旻伪中书舍人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云,旻乙
    卯生,卒年六十一,子承钧立。承钧丙戌生,立时年二十九。保衡是旻之臣,其
    亲所见闻,所得最实,然而颇为转写差误尔。按保衡书旻乙卯生,若享年六十一,
    当于乙卯岁卒,则是显德二年也。又书承钧丙戌生,立时年二十九,则当是显德
    元年甲寅岁也。岂有旻卒于二年,承钧以元年嗣位?理必不然。以《九国志》参
    较,旻享年六十,显德元年卒,承钧以是岁嗣位,时年二十九,为得其实,但《
    见闻要录》衍“一”字尔。其云二年卒者,皆缪也。《九国志》又云,承钧立,
    服丧三年,至乾祐九年服除,改十年为天会元年,当是显德四年。而《纪年通谱》
    以显德三年为天会元年者,缪也。晋与梁为敌国,自称天祐者二十年,故首列于
    《年谱》,其后遂灭梁而为唐,故不列于世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