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元史
  • 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八十 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八
  • 最新热门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七十

    夫、河南行省左丞。未上,母刘氏殁于京师,闻丧亟归,遂遘疾,
    以至正九年正月卒,年五十有四。帝赐钞万缗,谥文昭。有文集若干卷。
    ○王思诚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
    即能成诵。家本业农,其祖佑诟家人曰:“儿大不教力田,反教为迂儒邪!”思
    诚愈自力弗懈。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授管州判官,
    召为国子助教,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升应奉翰林文字,再转为待制。至正元
    年,迁奉议大夫、国子司业。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京畿去年秋不雨,
    冬无雪,方春首月蝗生,黄河水溢。盖不雨者,阳之亢,水涌者,阴之盛也。尝
    闻一妇衔冤,三年大旱,往岁伯颜专擅威福,仇杀不辜,郯王之狱,燕铁木儿宗
    党死者,不可胜数,非直一妇之冤而已,岂不感伤和气邪!宜雪其罪。敕有司行
    祷百神,陈牲币,祭河伯,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庶几可以召阴
    阳之和,消水旱之变,此应天以实不以文也。”
    行部至檀州,首言:“采金铁冶提举司,设司狱,掌囚之应徒配者,钛趾以
    舂金矿,旧尝给衣与食,天历以来,水坏金冶,因罢其给,啮草饮水,死者三十
    余人,濒死者又数人。夫罪不至死,乃拘囚至于饥死,不若加杖而使速死之愈也。
    况州县俱无囚粮,轻重囚不决者,多死狱中,狱吏妄报其病月日用药次第。请定
    瘐死多寡罪,著为令。”又言:“至元十六年,开坝河,设坝夫户八千三百七十
    有七,车户五千七十,出车三百九十辆,船户九百五十,出船一百九十艘,坝夫
    累岁逃亡,十损四五,而运粮之数,十增八九,船止六十八艘,户止七百六十有
    一,车之存者二百六十七辆,户之存者二千七百五十有五,昼夜奔驰,犹不能给,
    坝夫户之存者一千八百三十有二,一夫日运四百余石,肩背成疮,憔悴如鬼,甚
    可哀也。河南、湖广等处打捕鹰房府,打捕户尚玉等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五户,阿
    难答百姓刘德元等二千三百户,可以签补,使劳佚相资。”又言:“燕南、山东,
    密迩京师,比岁饥馑,群盗纵横,巡尉弓兵与提调捕盗官,会邻境以讨之,贼南
    则会于北,贼西则会于东,及与贼会,望风先遁,请立法严禁之。”又言:“初
    开海道,置海仙鹤哨船四十余艘,往来警逻。今弊船十数,止于刘家港口,以捕
    盗为名,实不出海,以致寇贼猖獗,宜即莱州洋等处分兵守之,不令泊船岛屿,
    禁镇民与梢水为婚,有能捕贼者,以船畀之,获贼首者,赏以官。仍移江浙、河
    南行省,列戍江海诸口,以诘海商还者,审非寇贼,始令泊船。下年粮船开洋之
    前,遣将士乘海仙鹤于二月终旬入海,庶几海道宁息。”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
    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
    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
    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
    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
    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
    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
    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
    廉访司事,行部武乡县,监县来迓,思诚私语吏属曰:“此必赃吏。”未几,果
    有诉于道侧者,问曰:“得无诉监县敓汝马乎?”其人曰:“然。”监县抵罪。
    吏属问思诚先知之故,曰:“衣弊衣,乘骏马,非诈而何!”陕西行台言:“欲
    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
    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
    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
    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
    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召修辽、金、宋三史,调秘书监丞。会国子监诸生相率为哄,复命为司业。
    思诚召诸生立堂下,黜其首为哄者五人,罚而降斋者七十人,勤者升,惰者黜,
    于是更相勉励。超升兵部侍郎,监烧燕南昏钞,忽心悸弗宁,已而母病,事毕,
    驰还京师侍疾。及丁内忧,扶榇南归。甫禫,朝廷行内外通调法,选郡县守令,
    起思诚太中大夫、河间路总管。磁河水频溢,决铁灯干。铁灯干,真定境也,召
    其邑吏,责而惩之。遂集民丁作堤,昼夜督工,期月而塞。复筑夹堤于外,亘十
    余里,命濒河民及弓手,列置草舍于上,系木以防盗决。是年,民获耕艺,岁用
    大稔。乃募民运碎甓,治郭外行道,高五尺,广倍之,往来者无泥涂之病。南皮
    民父祖,尝濒御河种柳,输课于官,名曰柳课。后河决,柳俱没,官犹征之,凡
    十余年,其子孙益贫,不能偿,思诚连请于朝除之。郡庭生嘉禾三本,一本九茎,
    一本十六茎,一本十三茎,茎五六穗,僚属欲上进,思诚曰:“吾尝恶人行异政,
    沽美名。”乃止。所辖景州广川镇,汉董仲舒之里也,河间尊福乡,博士毛苌旧
    居也,皆请建书院,设山长员。召拜礼部尚书。
    十二年,帝以四方民颇失业,命名臣巡行劝课。思诚至河间及山东诸路,召
    集父老,宣帝德意,莫不感泣,缄进二麦、豌豆,帝嘉之,赐上尊二。召还,迁
    国子祭酒,俄复为礼部尚书,知贡举,升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应诏言事:
    一曰置行省丞相以专方面;二曰宽内郡征输以固根本;三曰汰冗兵以省粮运;四
    曰改禄秩以养官廉;五曰罢行兵马司以便诘捕;六曰复倚郭县以正纪纲;七曰设
    常选以起淹滞。寻出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辞以老病,不允,力疾戒行。
    十七年春,红巾陷商州,夺七盘,进据蓝田县,距奉元一舍。思诚会豫王阿
    剌忒纳失里及省院官于安西王月鲁帖木儿邸,众汹惧无言,思诚曰:“陕西重地,
    天下之重轻系焉。察罕帖木儿,河南名将,贼素畏之,宜遣使求援,此上策也。”
    戍将嫉客兵轧己,论久不决,思诚曰:“吾兵弱,旦夕失守,咎将安归!”乃移
    书察罕帖木儿曰:“河南为京师之庭户,陕西实内郡之藩篱,两省相望,互为唇
    齿,陕西危,则河南岂能独安乎?”察罕帖木儿新复陕州,得书大喜,曰:“先
    生真有为国为民之心,吾宁负越境擅发之罪。”遂提轻兵五千,倍道来援。思诚
    犒军于凤凰山,还定守御九事,夜宿台中,未尝解衣。同官潜送妻子过渭北,思
    诚止之。分守北门,其属闻事急,欲图苟免,思诚从容谕之曰:“吾受国重寄,
    安定一方,期戮力报效,死之可也。自古皆有死,在迟与速耳。”众乃安。既而
    援兵破贼,河南总兵官果以察罕帖木儿擅调,遣人问之,思诚亟请于朝,宜命察
    罕帖木儿专守关陕,仍令便宜行事,诏从之。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
    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初,监察御史有封事,自中
    丞以下,惟署纸尾,莫敢问其由,事行,始知之,思诚曰:“若是,则上下之分
    安在!”凡上章,必拆视,不可行者,以台印封置架阁库。俄起五省余丁军,思
    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
    耶!”事遂寝。十七年,召拜通议大夫、国子祭酒,时卧疾,闻命即起,至朝邑,
    疾复作。十月,卒于旅舍,年六十有七。谥献肃。
    ○李好文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
    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泰定四年,除太常博士。会盗窃太庙神主,
    好文言:“在礼,神主当以木为之,金玉祭器,宜贮之别室。”又言:“祖宗建
    国以来,七八十年,每遇大礼,皆临时取具,博士不过循故事应答而已。往年有
    诏为《集礼》,而乃令各省及各郡县置局纂修,宜其久不成也。礼乐自朝廷出,
    郡县何有哉!”白长院者,选僚属数人,仍请出架阁文牍,以资采录。三年,书
    成,凡五十卷,名曰《太常集礼》。迁国子博士。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
    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
    其实,未见其益。”因言时弊不如至元者十余事。录囚河东,有李拜拜者,-,
    而行凶之仗不明,凡十四年不决,好文曰:“岂有不决之狱如是其久乎!”立出
    之。王傅撒都剌,以足蹋人而死,众皆曰:“-非刃,当杖之。”好文曰:
    “怙势-,甚于用刃,况因有所求而杀之,其情为尤重。”乃置之死,河东为
    之震肃。出佥河南、浙东两道廉访司事。
    六年,帝亲享太室,召佥太常礼仪院事。至正元年,除国子祭酒,改陕西行
    台治书侍御史,迁河东道廉访使。三年,郊祀,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帝之亲
    祀也,至宁宗室,遣阿鲁问曰:“兄拜弟可乎?”好文与博士刘闻对曰:“为人
    后者,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亲祀,必命好文摄礼仪使。四年,除江南行
    台治书侍御史,未行,改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除治书侍御史,仍与史
    事。俄除参议中书省事,视事十日,以史故,仍为治书。已而复除陕西行台治书
    侍御史,时台臣皆缺,好文独署台事。西蜀奉使,以私憾摭拾廉访使曾文博、佥
    事兀马儿、王武事,文博死,兀马儿诬服,武不屈,以轻侮抵罪。好文曰:“奉
    使代天子行事,当问民疾苦,黜陟邪正,今行省以下,至于郡县,未闻举劾一人,
    独风宪之司,无一免者,此岂正大之体乎!”率御史力辨武等之枉,并言奉使不
    法者十余事。六年,除翰林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又迁改集贤侍讲学士,仍兼
    祭酒。
    九年,出参湖广行省政事,改湖北道廉访使,寻召为太常礼仪院使。于是帝
    以皇太子年渐长,开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学,以右丞相脱脱、大司徒雅不花知端
    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力辞,上书宰相曰:“三代圣王,莫
    不以教世子为先务,盖帝王之治本于道,圣贤之道存于经,而传经期于明道,出
    治在于为学,关系至重,要在得人。自非德堪范模,则不足以辅成德性。自非学
    臻阃奥,则不足以启迪聪明。宜求道德之鸿儒,仰成国家之盛事。而好文天资本
    下,人望素轻,草野之习,而久与性成,章句之学,而浸以事废,骤膺重托,负
    荷诚难。必别加选抡,庶几国家有得人之助,而好文免妨贤之讥。”丞相以其书
    闻,帝嘉叹之,而不允其辞,好文言:“欲求二帝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书
    则《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乃摘其要略,释以
    经义,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有关治体而协经旨者,加以所见,仿真德秀《大学
    衍义》之例,为书十一卷,名曰《端本堂经训要义》,奉表以进,诏付端本堂,
    令太子习焉。好文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总百有六篇:一曰圣慧,如汉孝昭、后汉
    明帝幼敏之类;二曰孝友,如舜、文王及唐玄宗友爱之类;三曰恭俭,如汉文帝
    却千里马、罢露台之类;四曰圣学,如殷宗缉学,及陈、隋诸君不善学之类。以
    为太子问安余暇之助。又取古史,自三皇迄金、宋,历代授受,国祚久速,治乱
    兴废为书,曰《大宝录》。又取前代帝王是非善恶之所当法当戒者为书,名曰
    《大宝龟鉴》。皆录以进焉。久之,升翰林学士承旨,阶荣禄大夫。十六年,复
    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
    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几之政、
    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后屡引年乞致仕,辞至再三,
    遂拜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
    ○孛术鲁鋋子远附
    孛术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金泰和间,定女直姓氏,属望广平。祖德,
    从宪宗南征,因家邓之顺阳,以功封南阳郡侯。父居谦,用翀贵,封南阳郡公。
    初,居谦辟掾江西,以家自随,生翀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翀稍长,
    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乃自顺阳复往江西,从新喻萧
    克翁学。克翁,宋参政燧之四世孙也,隐居不仕,学行为州里所敬。尝夜梦大鸟
    止其所居,翼覆轩外,举家惊异,出视之,冲天而去。明日,翀至。翀始名思温,
    字伯和,克翁为易今名字,以梦故。后复从京兆萧渼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
    士承旨姚燧以书抵渼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者。”于是
    渼以女妻之。
    大德十一年,用荐者,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升汴梁路儒学正。会修《世皇实
    录》,燧首以翀荐。至大四年,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延祐二年,擢河东道廉访
    司经历,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英
    皇未出阁,翀言:“宜择正人以辅导。”帝嘉纳之。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
    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巡按辽阳,有旨给以弓矢
    环刀。后因为定制。还往淮东核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翀
    曰:“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时有旨
    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
    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
    令。除右司都事。时相铁木迭儿专事刑戮,以复私憾,翀因避去。
    顷之,擢翰林修撰,又改左司都事。于是拜住为左相,使人劳翀曰:“今规
    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翀强为起。会国子监隶中书,俾翀兼领之。先
    是,陕西有变,府县之官多罣罥者,翀白丞相曰:“此辈皆胁从,非同情者。”
    乃悉加铨叙。帝方猎柳林,驻故东平王安童碑所,因献《驻跸颂》,皆称旨,命
    坐,赐饮尚尊。从幸上京,次龙虎台,拜住命翀传旨中书,翀领之,行数步,还
    曰:“命翀传否?”拜住叹曰:“真谨饬人也。”间谓翀曰:“尔可作宰相否?”
    翀对曰:“宰相固不敢当,然所学,宰相事也。夫为宰相者,必福德才量四者皆
    备,乃足当耳。”拜住大悦,以酒觞翀曰:“非公,不闻此言。”迎驾至行在所,
    翀入见,帝赐之坐。升右司员外郎,奉旨预修《大元通制》,书成,翀为之序。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
    矣。”翀曰:“世祖立国,成宪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
    也。”翀乃开壅除弊,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晋州达鲁花
    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抚以印帖征之,欲缓其事,翀发其奸,奉使因遁去。入佥
    太常礼仪院事,盗窃太庙神主,翀言:“各室宜增设都监员,内外严置局锁,昼
    巡夜警,永为定制。”从之。又纂修《太常集礼》,书成而未上,有旨命翀兼经
    筵官。
    文宗之入也,大臣问以典故,翀所建白近汉文故事,众皆是之。文宗尝字呼
    子翚而不名。命翀与平章政事温迪罕等十人,商论大事,日夕备顾问,宿直东庑
    下。文宗虚大位以俟明宗,翀极言:“大兄远在朔漠,北兵有阻,神器不可久虚,
    宜摄位以俟其至。”文宗纳其言。及文宗亲祀天地、社稷、宗庙,翀为礼仪使,
    详记行礼节文于笏,遇至尊不敢直书,必识以两圈,帝偶取笏视,曰:“此为皇
    帝字乎?”因大笑,以笏还翀。竣事,上《天历大庆诗》三章,帝命藏之奎章阁。
    擢陕西汉中道廉访使。会立太禧院,除佥太禧宗禋院,兼祗承神御殿事,诏遣使
    趣之还。迎驾至龙虎台,帝问:“子翚来何缓?”太禧院使阿荣对曰:“翀体丰
    肥,不任乘马,从水道来,是以缓耳。”太禧臣日聚禁中,以便顾问,帝尝问阿
    荣曰:“鲁子翚饮食何如?”对曰:“与众人同。”又问:“谈论如何?”曰:
    “翀所谈,义理之言也。”从幸上都,尝奉敕撰碑文,称旨,帝曰:“候朕还大
    都,当还汝润笔赀也。”
    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欢贺。翀以古者教
    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
    “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
    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帝
    师至京师,有旨朝臣一品以下,皆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惟
    翀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
    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为之栗然。
    文宗崩,皇太后听政,命别不花、塔失海牙、阿儿思兰、马祖常、史显夫及
    翀六人,商论国政。翀以大位不可久虚,请嗣君即位,早正宸极,以幸天下。帝
    既即位,大臣以为赦不可频行,翀曰:“今上以圣子神孙,入继大统,当新天下
    耳目。今不赦,岂可收怨于新造之君乎!”皇太后以为宜从翀言,议乃定。迁礼
    部尚书,阶中宪大夫。有大官妻无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
    之,翀召其妻诘之曰:“汝为人妻,不以资产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地下!”
    卒反其田。
    元统二年,除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逾年,以迁葬故归乡里。明年,召为翰林
    侍讲学士,以疾辞,不上。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赠通奉大夫、陕西行省参知政
    事、护军,追封南阳郡公,谥文靖。
    翀状貌魁梧,不妄言笑。其为学一本于性命道德,而记问宏博,异言僻语,
    无不淹贯。文章简奥典雅,深合古法。用是天下学者,仰为表仪。其居国学者久,
    论者谓自许衡之后,能以师道自任者,惟耶律有尚及翀而已。有文集六十卷。
    子远,字朋道,以翀荫调秘书郎,转襄阳县尹,须次居南阳。贼起,远以忠
    义自奋,倾财募丁壮,得千余人,与贼拒战,俄而贼大至,远被害死。远妻雷为
    贼所执,贼欲妻之,乃诋贼曰:“我鲁参政冢妇,县令嫡妻,夫死不贰,肯从汝
    狗彘以生乎!”贼丑其言,将辱之,雷号哭大骂,不从,乃见杀。举家皆被害。
    ○李枿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
    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
    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辟中书掾,非其志也。及考除集贤院都事,
    转太常博士。拜住为丞相,闻泂名,擢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
    仪院经历。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亲丧未克葬,辞而归。天历初,复以待制召。
    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
    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
    文宗嘉纳之。朝廷有大议,必使与焉。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
    曰:“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谒告以归。
    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泂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
    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
    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泂每以李太白自
    似,当世亦以是许之。尝游匡庐、王屋、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
    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敕虞集制文以记之。泂尤
    善书,自篆、隶、草、真皆精诣,为世所珍爱。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苏天爵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父志道,历官岭北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和林
    大饥,救荒有惠政,时称能吏。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
    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改翰林国
    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
    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明年,虑囚于湖北。湖北地僻远,民獠所杂居,天爵冒瘴毒,遍历其地。囚
    有言冤状者,天爵曰:“宪司岁两至,不言何也?”皆曰:“前此虑囚者,应故
    事耳。今闻御史至,当受刑,故不得不言。”天爵为之太息。每事必究心,虽盛
    暑,犹夜篝灯,治文书无倦。沅陵民文甲无子,育其甥雷乙,后乃生两子,而出
    乙,乙俟两子行卖茶,即舟中取斧,并斫杀之,沈斧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
    事觉,乙具服,部使者乃以三年之疑狱释之。天爵曰:“此事二年半耳,且不杀
    人,何以衣污血?又何以知斧在水中?又其居去-处甚近,何谓疑狱?”遂复
    置于理。常德民卢甲、莫乙、汪丙同出佣,而甲误堕水死,甲弟之为僧者,欲私
    甲妻不得,诉甲妻与乙通,而杀其夫。乙不能明,诬服击之死,断其首弃草间,
    尸与仗弃谭氏家沟中。吏往索,果得髑髅,然尸与仗皆无有,而谭诬证曾见一尸,
    水漂去。天爵曰:“尸与仗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腐者。”召谭诘之,则甲未
    死时,目已瞽,其言曾见一尸水漂去,妄也。天爵语吏曰:“此乃疑狱,况不止
    三年。”俱释之。其明于详谳,大抵此类。
    入为监察御史,道改奎章阁授经郎。元统元年,复拜监察御史,在官四阅月,
    章疏凡四十五上,自人君至于朝廷政令、稽古礼文、闾阎幽隐,其关乎大体、系
    乎得失者,知无不言。所劾者五人,所荐举者百有九人。明年,预修《文宗实录》,
    迁翰林待制,寻除中书右司都事,兼经筵参赞官。后至元二年,由刑部郎中改御
    史台都事。三年,迁礼部侍郎。五年,出为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宪纲大振,一道
    肃然。入为枢密院判官。明年,改吏部尚书,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复为吏部
    尚书,升参议中书省事。是时,朝廷更立宰相,庶务多所弛张,而天子图治之意
    甚切,天爵知无不言,言无顾忌,夙夜谋画,须发尽白。
    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四年,召为集贤侍讲
    学士,兼国子祭酒。天爵自以起自诸生,进为师长,端己悉心,以范学者。明年,
    出为山东道肃政廉访使,寻召还集贤,充京畿奉使宣抚。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
    贪,其兴除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劾者九百四十有九人,都人有包、韩之誉,
    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七年,天子察其诬,乃复起为湖北道宣慰使、
    浙东道廉访使,俱未行。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
    烦剧,天爵条分目别,细巨不遗。九年,召为大都路都总管,以疾归。俄复起为
    两浙都转运使,时盐法弊甚,天爵拯治有方,所办课为钞八十万锭,及期而足。
    十二年,妖寇自淮右蔓延及江东,诏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总兵于饶、信,所克
    复者,一路六县。其方略之密,节制之严,虽老帅宿将不能过之。然以忧深病积,
    遂卒于军中。年五十九。
    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纪载,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
    七十卷。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有诗稿七卷、
    文稿二十卷。于是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辩,
    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其他所著
    文,有《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辽金纪年》、《黄河原委》,
    未及脱稿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