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
  •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 最新热门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
    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
    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
    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
    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
    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
    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
    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
    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
    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
    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
    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
    探听消息。
    且说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
    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
    惜失于计较。”飞问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
    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断桥,彼恐有埋
    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
    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于是即刻起身,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
    路而走。
    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
    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
    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操曰:“张飞一勇之夫,
    岂有诈谋!”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却说玄德行近汉津,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玄德曰:
    “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如之奈何?”急命赵云准备抵敌。曹操下令军中曰: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
    将可努力向前。”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
    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
    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曹
    操一见云长,即勒住马回顾众将曰:“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传令大军速退。
    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已有船只伺候,云长请玄德并
    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云长问曰:“二嫂嫂如何不见?”玄德诉说当阳之事。
    云长叹曰:“曩日猎于许田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玄德曰:“我于此
    时亦‘投鼠忌器’耳。”正说之间,忽见江南岸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
    而来。玄德大惊。船来至近,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头上大呼曰:“叔父别
    来无恙!”小侄得罪。”玄德视之,乃刘琦也。琦过船哭拜曰:“闻叔父困于曹
    操,小侄特来接应。”玄德大喜,遂合兵一处,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诉情由,江
    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刘琦惊曰:“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
    此矣。今有战船拦路,非曹操之军,即江东之军也,如之奈何?”玄德出船头视
    之,见一人纶巾道服,坐在船头上,乃孔明也,背后立着孙乾。玄德慌请过船,
    问其何故却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我料曹
    操必来追赶,主公必不从江陵来,必斜取汉津矣;故特请公子先来接应,我竟往
    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玄德大悦,合为一处,商议破曹之策。孔明曰:“夏
    口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请主公且到夏口屯住。公子自回江夏,整顿战船,
    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若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刘琦曰:
    “军师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请叔父暂至江夏;整顿军马停当,再回夏口不迟。”
    玄德曰:“贤侄之言亦是。”遂留下云长,引五千军守夏口。玄德、孔明、刘琦
    共投江夏。
    却说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
    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阳之事,
    料不能抵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曹操入城、安民已定,释韩嵩之囚,
    加为大鸿胪。其余众官,各有封赏。曹操与众将议曰:“今刘备已投江夏,恐结
    连东吴,是滋蔓也,当用何计破之?”荀攸曰:“我今大振兵威,遣使驰檄江东,
    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必惊疑而来降,则
    吾事济矣。”操从其计,一面发檄遣使赴东吴;一面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
    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寨栅
    联络三百余里。
    话分两头。却说江东孙权,屯兵柴桑郡,闻曹操大军至襄阳,刘琮已降,今
    又星夜兼道取江陵,乃集众谋士商议御守之策。鲁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
    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刘备新败,肃请
    奉命往江夏吊丧,因说刘备使抚刘表众将,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备若喜而从命,
    则大事可定矣。”权喜从其言,即遣鲁肃赍礼往江夏吊丧。
    却说玄德至江夏,与孔明、刘琦共议良策。孔明曰:“曹操势大,急难抵敌,
    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玄德
    曰:“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孔明笑曰:“今操引百万之众,
    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
    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玄德曰:“此论甚高。但如何得江东人到?”
    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孔明笑曰::大事济矣!”
    遂问刘琦曰:“往日孙策亡时,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琦曰:“江东与我家有
    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孔明曰:“然则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
    军情也。”遂谓玄德曰:“鲁肃至,若问曹操动静,主公只推不知,再三问时,
    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肃入城吊丧;收过礼物,刘
    琦请肃与玄德相见。礼毕,邀入后堂饮酒,肃曰:“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
    今幸得见。实为欣慰。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操军约有几何?”
    玄德曰:“备兵微将寡,一闻操至即走,竟不知彼虚实。”鲁肃曰:“闻皇叔用
    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玄德曰:“除非问孔
    明,便知其详。”肃曰:“孔明安在?愿求一见。”玄德教请孔明出来相见。
    肃见孔明礼毕,问曰:“向慕先生才德,未得拜晤;今幸相遇,愿闻目今安
    危之事。”孔明曰:“曹操奸计,亮已尽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肃曰:
    “皇叔今将止于此乎?”孔明曰:“使君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肃
    曰:“吴臣粮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容人?”孔明曰:“吴臣处虽不足久居,
    今且暂依之,别有良图。”肃曰:“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
    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孔明曰:
    “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且别无心腹之人可使。”肃曰:“先
    生之兄,现为江东参谋,日望与先生相见。肃不才,愿与公同见孙将军,共议大
    事。”玄德曰:“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肃坚请孔明同去。
    玄德佯不许。孔明曰:“事急矣,请奉命一行。玄德方才许诺。鲁肃遂别了玄德、
    刘琦,与孔明登舟,望柴桑郡来。正是:只因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不
    知孔明此去毕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