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 杜立德首炸东京
  • 走向死亡的行军
  • 瓜岛之战中的“老鼠特快”
  • 传单上的投降证
  • 不到4分钟的“复仇行动”
  • 引诱纳粹上钩的“肉馅”
  • 诺曼底登陆
  • 袭击美国的“飞象”
  • 普罗霍夫卡草原上的坦克大战
  • 密写信中的间谍线索
  • 最新热门    
     
    电子干扰制造的大骗局

    察兵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当德国人弄清盟军舰队真正的进攻目标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场大骗局,但为时已晚。德国人自从1942年在第厄普进行一次反登陆演习之后,就声称自己有办法对付盟军的任何登陆了。然而当1944年6月6日,盟军用6000艘舰船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德国人依然蒙在鼓里。在这关键时刻,德国的雷达兵被盟军的电子干扰愚弄了,致使他们误认为盟军会在勒阿弗尔和波洛涅地区登陆。这个设计巧妙的骗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干扰战的高潮。这场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之战几乎整整打了4年之久。说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首先成功地发明了干扰雷达方法的是德国人。
      1942年2月,德国军舰“夏霍斯特”号和“埃根王子”号,偷偷地从布勒斯特港开往英吉利海峡。当时英国雷达专家通过海岸雷达站,发现有人干扰电波。这种干扰起初比较轻微,随后逐渐加强,使英国地面操纵站专家无法看清海面情况,难以指挥自己的舰只和飞机采取行动。
      英国人发现敌人的雷达也是可以干扰的。他们沿南部海岸建起了电波很强的发射站,开始干扰敌人的-雷达以及德国空军的地对空无线电话和无线电通讯。
      为了避开英国人的干扰,德国人经常改进或更换其雷达和通讯设备;但英国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发明一种可以空运的干扰器。这种干扰器非常精巧,可以装在轰炸机上,英国人称之为“机载雪茄”。于是,德国人不得不求助于功率更大的中转发射站进行无线电通话。英国空军针锋相对,立即建起一座电波更加强大的发射台,并用德国人使用的同样的频率进行广播。
      英国人用一种“鬼怪声音”向德国地面控制站人员发问,并向其夜航战斗机发出相反的指令和提供假情报。这种“鬼怪声音”不仅使用德语,而且能模拟德国控制站人员的腔调,使不明真相的德国飞行员上当受骗。1943年10月22—23日,英国空军对德国卡塞尔进行了一次猛烈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德国人发现了事情有些不对头,他们的地面控制站告诉其夜航战斗机飞行员,“要警惕另一种假冒的声音”,“别被敌人引入岐途。”
      到1944年春,德国指挥人员被英国这种干扰弄得束手无策,只好同时用20种波长传达命令。他们希望自己的战斗机驾驶员能从中听到正确的命令。
      英国人还用铝箔薄片迷惑德国的雷达操纵者。英国专家发现,把一大批这种薄片撒在空中,就会在雷达显示器上产生犹如飞机一样的形象;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撒一批铝箔薄片,敌人的雷达便失灵了。这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消极干扰”。1943年7月,英国人首次轰炸德国汉堡,行动代号为“罪恶城作战”。在这次轰炸中首次运用了这种战术。当时英国出动791架轰炸机。在飞往目标途中,每架飞机1分钟撒下2000多个薄片,每撒一批薄片便在德国雷达屏幕上造成15分钟的“回波”和出现12500架飞机。这种干扰使德国雷达无法进行防御。德军指挥官们束手无策,他们成了瞎子,不知敌机到底在哪里。德国雷达站的探照灯光柱毫无目标地扫来扫去,高射炮对空乱射。德国的夜航战斗机和机载雷达最后也成了无头苍蝇。那天晚上,英国空军以损失12架轰炸机的轻微代价,取得了重大战果。在此后的一周里,英美空军出动3000多架次,连续轰炸汉堡,炸毁了该城60%的地区,彻底破坏了580多个工厂,使德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其实,早在1942年,德国工程师罗森施泰因已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与英国人相同的结论,即可以用英国人称之为“反射体”,德国人称之为“骗子”的铝箔来干扰雷达,使之失效。但德国空军的首脑戈林得到这个消息后,却下令严禁继续研究,并要求严格保密,绝对不能让英国人知道。于是德国空军将有关“骗子”的秘密文件全部锁进了保险柜,而对这种新的干扰方法却迟迟不采取防范措施。英国人却在严格保密的同时,加紧研究,终于使之发挥了重大作用。

    [1] [2] 下一页  



      1944年6月,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虽然空袭已削弱了德国海岸雷达体系的能力,但是在法国瑟堡和德国本土之间的100个德国雷达设施依然在运转。为了保证盟军登陆的成功,必须把这些雷达全部摧毁或使之失灵,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上一页  [1] [2]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