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 圣诞反省
  • 圣诞感恩
  • 圣诞真意(一)
  • 圣诞真意(二)
  • 应再三省思的金句
  • 莫问为什么
  • 默想基督的顺服
  • 主以为耻的人
  • 圣经中的高MQ份子
  • 神的话与魔鬼的话
  • 最新热门    
     
    从主耶稣的...

    v:f eqn="sum @10 21600 0">
    如果问「基督徒的道路」是甚么?大部份基督徒都会肯定地回答:「是十字架的道路」。如何走这条路?不少基督徒则感到困惑,甚至茫然无知。

    主耶稣曾背着十字架,一步步地走向各各他山。基督徒是否也这样背十字架走往各各他?答案是否定的:不!因为这条路是父神成就祂永远计划── 救赎的道路,一切被造的人类(包括世上所有宗教的教主)不能也不配走这条道路。它是神的独生爱子──主耶稣用自己的身体开辟的「又新又活的路」(来十20),让世人得以来到父神面前,得享赦罪的平安和属天的永福。

    蒙恩的基督徒如何走这条道路?可从旧约先知伊莱沙的行踪得到启发。在列王记下第二章里,清楚看见伊莱贾(预表基督)和伊莱沙(代表信徒)的行迹。他们从吉甲起身,经伯特利到耶利哥,再过约但河,神便用旋风将伊莱贾接往天上。伊莱沙拾起伊莱贾撇下的外衣击水,过约但河去耶利哥,然后到了伯特利。这条路正是伊莱贾带领伊莱沙走过的路,只是二人所走的程序不同。

    用程序表示,伊莱贾是从伯特利→耶利哥→约但河。而伊莱沙却由约但河→耶利哥→伯特利,其程序与伊莱贾相反。伊莱贾的路预表恩典之路(他留下外衣──双倍的能力和福份给伊莱沙),而伊莱沙的道路却代表事奉的道路(他回到撒玛利亚就开始了事奉的工作)。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主耶稣的脚踪。我们可以把主耶稣带领门徒所走的路用图式表示:(1)加利利海边(得人如得鱼)→(2)宣讲的生涯(遵行父的旨意─事奉)→(3)最后晚餐(破碎与压榨)→(4)客西马尼园(灵与魂的争战)→(5)门徒离散(亲人远离)→(6)受审判(世界的逼迫)→(7)各各他的道路(背十字架)→(8)十字架上的死(死的判决)。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形容主耶稣的行程:祂是从约但河面向各各他山的十字架。

    基督徒的道路是怎样呢?虽然同样要经历加利利海至各各他山这条路,但程序却正好相反。我们是站在各各他山十字架下,面向山下那一群迷失的羊──失丧的灵魂。

    一个罪人蒙恩的地点是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下,换句话说,基督徒的起点就是上述图表「十字架」。当我们被基督的爱吸引,就近十架接受祂的救恩时,往日的一切罪污都蒙基督的宝血洗净,得以称义(罗三23-25),有份于天上永远的基业(来十二22-23;彼前一3-4)。不少基督徒以为来到十字架下就是到达了终点,万事大吉,于是在十字架下高枕无忧,安心睡觉了。

    十字架是一切旧造接受「死的判决」的地方(林后一9原文),我们的旧人── 老亚当的生命被钉在十字架上(罗六6),宣告「旧人」结束了,死了。从此,一个照着神的形像所造的新人── 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开始了,活了(弗四22-24)。新人由生长到成熟(西三10),显示了基督徒灵命的特征:天天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因此说,十字架是万造的终点,是新造的起点。一个正常基督徒的脚步,决不会停止在十字架下原地不动。

    基督徒重生后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走(7)「背十架之路」。这是我们的主从前走过的道路,如今,蒙恩的信徒也要走。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

    背十字架的前提是「舍己」,也可说是「否定」自己。这个「否定」不是自我否定,不是说我们被造于世上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像某些宗教那样自我虐待,自我摧残。这里所说的「否定」,乃是十字架上的否定,是因认清那个犯罪的「老我」一无是处,已经无可救药,无可改造。从前的「人品」、「学问」、「才干」......因着十字架的缘故,如今都看为「粪土」,都「当作有损的」(腓三7-8)。我们不再欣赏它,不再留恋它,不再维护它,甘心把它交出来,把它钉在十字架上,让它死去,死透。从此以后,在复活的「新人」身上,不再看到「老我」的影子,难以找到「老我」的痕迹,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西三3-4),「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

    甚么是「十字架」?当人的意志与神的旨意相抵触时,就形成了「十」字架。神愿意我们向上看,向上面寻求。人却习惯于向平面(代表世界)看,往平面寻找,向平面努力,因而产生了交叉。于是,神借着交汇点中的人、事、物等等,使我们降服祂,这就体现了十字架工作的果效。世上只有两种人不必背十字架:(1)与神背道而驰的世人。他们与神永远是相反的,根本没有交汇点,不存在十字架。(2)与神同行的义人(如以诺等)。因为他们一生行在神的心意中,从不悖逆神,不会形成相抵的交叉点,于是没有十字架。

    不少基督徒怕背十字架,怕它重,怕它苦,甚至错误地把十字架与苦难画上等号。主耶稣背着十架走向各各他山时,古利奈人西门替耶稣背负了十字架(太二十七32)。同样,基督徒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行走人生路程时,神差了属灵的西门──圣灵保惠师,替我们担负了十字架的重担(罗八26),因此,我们所负的「轭」──十字架就变得容易了,「担子」也显得轻省了(太十一30)。

    沿着上述图表再往前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一个人蒙恩得救后,首先遇到的难处就是(6)「世界的逼迫」。当年主耶稣曾被人带到彼拉多面前受审,如今,基督徒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受世界的逼迫。世人把基督徒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无故地咒骂,憎恨,攻击......某些国家或政权更以「莫须有」的罪名-基督徒,杀害神的仆人。

    这一切都不足为奇,主耶稣在世上时,也遭遇世人同样的对待。主耶稣离世前,曾预先告诉我们:「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只因你们不属世界......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十五18-19)。祂又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太十24-25)。主耶稣知道信徒将来会遭受这些难处,所以祂安慰我们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五11-12)。

    基督徒遭遇世界之逼迫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5)「亲人远离」。我们的主曾倍尝门徒离散的苦味,甚至连祂所爱的门徒彼得也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56,69-75)。说来很奇怪,基督徒蒙恩后也像主一样尝受亲友疏远的滋味。得救之前,有许多「挚友」,「知己」,成群的酒肉朋友前护后拥。

     

    一旦受浸归入基督,原先的那些酒肉朋友一下子消失无踪,那些所谓的「莫逆之交」也疏于来往,见了面少不了冷讽热嘲:「人家现在是基督徒了」,「跟咱们不是同路人了」......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家人也反对你,视之为怪物,连手施加压力,逼你放弃信仰。主耶稣早已知道将来要发生于信徒身上的事,因此祂提醒说:「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十34-36)


    随着基督徒灵命的成长,我们必定要经历(4)「灵与魂的争战」。主耶稣被卖之夜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一幅灵与魂争战的活生生图画。撒但想藉耶稣肉身的感觉试探祂,希望祂在顺服父旨意的道路上退却。然而我们的主却以灵里的完全顺服胜过撒但(太十六21-23,来四15),按父的旨意成就了救赎的计划。

    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灵与魂的争战考验。按我们的天然性情,总是习惯于照「魂」的感觉行事(罗七23),但我们重生后那「里面的人」──灵却要我们顺服神的旨意(罗七22)。这两种感觉相互纠缠,彼此相争(加五16-17),使我们整个人陷入痛苦的挣扎中(罗七24),如同主耶稣当年在客西马尼园中那「几乎要死」的感觉一样(太二十六38)。

    「顽梗」与「顺服」终究有一方取胜,「魂」与「灵」必有一者掌握主权,在这场争闹中,基督徒的胜败在于他是否掌握了取胜的武器──祷告(弗六18)。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就是藉祷告胜过撒但的试探(路二十二44),所以祂教导门徒:「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试探」(路二十二40,46。原文),基督徒得胜的秘诀就是在此。

    立刻我们会遇到另一属灵经历(3)「破碎与压榨」。它与上述「灵与魂的争战」像双胞胎一样,总是形影不离。甚么时候遇见「灵与魂的争战」,甚么时候就出现「破碎与压榨」的影子。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祂把「饼」和「杯」递给门徒(太二十六26-27)。「饼」和「杯」分别象征「破碎」和「压榨」。饼是麦子破碎后的产物,杯中之葡萄汁是葡萄被压榨的产品。一粒麦子未经破碎,始终是颗粒形态,无法与其它麦子合为一体。惟有将它们磨碎,不顾惜它原有的形像,破碎又破碎,直到它成为粉状,与其它麦粉合而为一,成为新团(林前五7),制成面饼,满足众人的需要。葡萄亦然,农夫把它投入酒醡,加以压榨,它美丽的外衣被撕破,迷人的体态被摧毁,被压榨再压榨,直至流尽甘汁,加工制成香醇的葡萄汁,供人享用。

    一个基督徒若肯破碎自己,表示他肯把主权交给神,表示他对神的完全顺服,像陶土在匠手中,任由陶匠照自己的意思塑成合用的器皿(罗九19-21)。一个基督徒肯破碎自己,表示他愿彰显基督的荣耀。当年基甸率领以色列人夜攻米甸人时(士七16-23),被挑选的三百勇士打破空瓶,让火把的亮光显露出来,敌军就溃败逃窜。基督徒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因着不肯破碎自己的「空瓶」(代表「自我」),以致于在众人面前展现着丑陋的「空瓶」。惟有肯敲破空瓶,火把的亮光(代表基督的荣耀)才能毫无拦阻地显露出来,在他身上彰显出基督的荣美。这是属灵先贤得胜的秘诀。

    一个基督徒肯破碎自己,表示他对主的爱纯挚无伪。主耶稣被卖前的一次宴席上,有一个女人拿来一瓶珍贵的哪哒香膏,打破玉瓶,把香膏浇抹在耶稣头上(可十四3)。主耶稣称赞她说:「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并吩咐门徒无论在甚么地方传福音,都「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可十四6-9)。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基督徒都有一个「玉瓶」(代表「自我」),里面装着「香膏」(神给我们的种种恩赐),平时我们只懂得欣赏它,珍惜它,很少有人肯为主的缘故打破它。「玉瓶」不破碎,里面的「香膏」即使价值再高,也毫无意义。一个基督徒纵使有高超的才华和学识,若不肯用在主身上,那才是真正的浪费。

    基督徒有了「破碎」的经历,表示他真正遵行父神的旨意,进入了(2)「事奉」的实际。使徒保罗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事奉」是信徒的生活重心,更是信徒的职责。我们将「身体」(代表我们全人)献上,是主权转移的实际表现,体现了我们对神的爱和顺服。信徒在事奉中可学习「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事奉中学会如何体会神的心意,让祂在我们身上的计划得以成全。并且,借着事奉使我们不断「更新而变化」,以致「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从启示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将来天上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其根基是由十二种宝石修饰的(启二十一19-20),这十二种「宝石」,象征着一切被「更新而变化」的信徒。

    基督徒的事奉,从消极方面看是一个「被建造」的过程,从积极方面看则是一个建造基督「身体」──教会的过程(弗四12)。在教会的事奉中,除了圣灵的主导地位之外(弗四15-16),不可疏忽信徒的重要成份:(1)众信徒在真道上的成长(弗四13)。教会全体信徒在神的话语上一同长进,在事奉上一同尽功用,不能只满足于少数人的事奉。(2)运用众信徒的不同恩赐,彼此配搭事奉(弗四11-12,16)。教会中单靠牧师或少数长老执事是不够的,必须尽力发掘信徒的各种恩赐,让它发挥功用,并使各种恩赐彼此配搭,才能产生功效。

    基督徒在事奉的生活中,尚须学习一项重要的属灵功课,就是「变像山」的经历(太十七1-8)。当时,彼得因着看见摩西和伊莱贾,兴奋得忘乎所以,竟想搭棚久居。我们在事奉中也常常像彼得一样,将某些人、事、物视为与主同等,甚或超越主之上。然而父神并不喜悦我们如此,祂用「云彩」遮住他们,祂要我们「不见一人,只见耶稣」,祂要我们单单听从祂的爱子──主耶稣。

    基督徒有了上述「变像山」的经历,才不会留恋「山上」的光景,就会将眼睛专注于基督,跟随祂「下山」,走向「加利利海边」,完成(1)「得人如得鱼」的使命──往普天下传福音(可十六15)。加利利海边是主耶稣当年呼召门徒的地方(太四18-22),是主应许门徒「得人如得鱼一样」的地方(可一17),也是主耶稣用五饼二鱼给五千人吃饱的地方(约六1-14),更是我们的主用「生命的粮」──祂的话语喂养众人的地方(约六22-65)。如今,我们站在无形的「加利利海边」,耳际响起主的亲切声音──祂升天前所留下的命令:「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十八19),「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十六15),「......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

    向万民传福音,不仅是主耶稣的命令,同时也是基督徒的生命特性。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我们的主就是那「一粒麦子」,我们都是祂结出的「许多子粒」,这些子粒共同承受了那「一粒麦子」的生命特性,从我们身上要结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子(路四20)。惟有那些有形体却无生命的子粒,才结不出果子。主耶稣说:「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十五2)

    亲爱的弟兄姊妹,现在你在那里?你是否已经随主来到「加利利海边」,抑或仍旧蹲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下?我们可曾听见「加利利海边」的呼召?祂已应许我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我们若肯「把网撒在船的右边」(约二十一6),就必得着祂的应许。

    有一天,我们各人必要站在基督台前,将如何面对我们的恩主?是像「从火里经过」那样羞愧(林前三10-15),仰或得主的称许:「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14-30)?

    现在正是我们作抉择的时刻,但愿我们能毅然地说:「主阿!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