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 《长春真人西游记》简介
  • 《孙不二元君法语》
  • 《中华仙学》(节要)
  • 《道门十规》简介
  • 《性命圭旨》(节要)
  • 《性命圭旨》简介
  • 《中和集》(节要)
  • 《中和集》简介
  • 《张三丰全集》(节要)
  • 《张三丰全集》简介
  • 最新热门    
     
    《中华仙学》简介

    沪受到破坏,末获最后成功。后总结说:"惟以多年苦心,并数百次之试验,证明古神仙所遗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非欺罔。……从此改变方针,另起炉灶,将曩日外炼精神,转而对内。"遂转而精研内丹之学。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为了弘扬祖国传统道家文化,挽救仙道学术之颓势,他将道家丹学改称“仙学",打破丹道秘不可宣的陈规陋习,公开向全国读者答疑。而且专弘仙学,不谈宗教。一时之间,修真学子,悟土炼师,纷纷即问道要,交流玄机。陈撄宁先生及其同道,提笔撰文,精阐道义。团结了众多学道之士,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之中心。1936年,陈撄宁迁居沪西南石桥,专事修炼著述。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8年5月,张竹铭等人因陋就简,创办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仙学院",请陈撄宁主讲仙学经典,当时公开讲授了《参同契》、《悟真篇》、《黄庭经》、《灵源大道歌》、《孙不二女丹诗》等丹经。1939年,在全国各地读者的纷纷要求之下,《扬善半月刊》改版为《仙道月报》,重新发行,继续受到欢迎。1941年又因上海局势日趋险恶,只得停刊。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对仙学的研究,撰有《学仙必成》等书。1953年由其弟子胡海牙接到杭州居住,并受聘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陈撄宁被推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同年冬天,陈撄宁应正式邀请来京,住于北京白云观内。1958年,任全国政协列席委员。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11月,当选为中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此时他已是81岁高龄,迅即在全国政协讲坛呼吁开展道教学术之研究,得到政府重视。在他的亲自主持之下,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整理道教资料,编辑《道协会刊》,创办"道教知识迸修班"。培养从事道教研究和道教事业的专门人才,他亲自撰写文稿和授课。陈撄宁受到全国道教界的拥戴,被誉为"当代太上老君"。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如董必武、李维汉、郭沫若、张执一、汪锋等人,均曾从其习学养生之道。他在中医方面亦有精深造诣,名医潘箬泉、恽铁樵、章次公、秦伯末、施今墨等人,都曾向他请教切磋。陈撄宁把道教学术归纳为基础的动功健身、静功养性、气功疗病、药食延龄和高深的内丹、外丹、中医学、老庄学术等,认为道教的精神寄托在道教学术上面。道教的形式随着时代进化,不能保证永久不变,但道教学术为群众所需要,非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将来可以逐渐发展。陈撄宁晚年研究静功修持,虽已年逾八旬,却是耳聪目明,行路健步如飞,且记忆力过人,对于丹经道书背诵如流。不幸的是,1966年爆发的十年浩劫,陈撄宁受到冲击。他在1967年写下遗嘱,对身后一切作了安排。1969年4月初8日解化于北京,世寿90岁。陈撄宁生前教授了一批德才兼优的弟子,其中较著名者有张竹铭、孟怀山、汪伯英、沈霖生、洪太庙、曹昌祺、张嘉寿、朱昌亚、史剑光、胡海牙等人。

         陈撄宁生前著述甚多,主要有《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辨〈楞产经〉十种仙》、《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吕祖参黄龙事考证》、《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申述》、《口诀钩玄录》、《黄庭经讲义》、《灵源大道砍白话解》、《孙不二女丹诗洼》、《参同契讲义》、《学仙必成》、《复兴道教计划书》、《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史记老子传问题考证》、《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道教起源)、《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等,还有大量的书信及道经批注等。1978年台湾真善美出版社出版《中华仙学》、198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道教与养生》,1991年大连出版社出版《道家养生秘库(仙学解秘)》,皆为从不同角度对陈撄宁生前著述之选编。

    2.《中华仙学》内容大要

         《中华仙学》所辑为99期(扬善半月刊)和32期《仙道月报》上面有关仙学的论述,分为四编。第一编《仙学实证》,第二编《仙学理论》,第三编《诗歌杂抄》,第四编《仙学专著》。

         第一编《仙学实证》,包括乾道(即男子)修炼和坤道(即女子)修炼两大部分,主要是陈撄宁答复全国各地读者之问道函,内述做功之各种情状,居于功法部分。其中女子丹法占有相当比重,体现了丹道男女平等的原则。第二编《仙学理论》,主要是陈撄宁和他的同道、学生等人所撰之修道论文。属于功理部分,陈撄宁的仙学思想多在其中体现出来。第三编《诗歌杂抄》,包括各种修佃诗词,多有陈撄宁先生之批注。第四编《仙学专著》,包括陈撄宁所著之《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大功内丹次第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等,及其他人所作丹经注释。注本浅显易懂,较历代丹经注释颇为明晰。

      本书体现了陈撄宁所倡"仙学"的基本思想。他在继承传统丹道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构筑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仙学"理论,从而发展了道教的丹学。

    3.陈撄宁所倡"仙学"的基本特点

         陈撄宁开拓的仙学理论,除了继承传统丹学"仙道贵生"、"仙道贵实"、"仙道贵德"、"尊师重道"等鲜明特点之外,根据时代需要,又从以下方面拓宽加深了丹道的内涵:

    ①爱国护道

         陈撄宁先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面对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武力侵略和文化侵略,他分析说:"武力侵略,不过裂人土地,毁人肉体,其害浅;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夺人思想,却人灵魂,其言深。…¨若不利用本国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将见效千年传统之思想,一朝丧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终至失其信仰,祸患岂可胜言哉!"他认为"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这一点和鲁迅先生"中国根抵全在道教"看法一致)因而提倡以道救国,团结民族精神,竭力御侮,庶几民族尚有复兴之望。他说:“修仙学道,诚为美事,但值国家多难,正当志士效力之秋。……独善其身,已非今日大局所容许。”又说:"长生不老之药,中国人自己不敢承认,将来又让外国人捷足先登,以五千年开化最古之国家,四百兆优美文明之种族,竟至数典忘祖,道失而求诸异邦,可胜慨哉!"这种爱国护道的赤子之心,是陈撄宁先生倡导仙学的出发点。

    ②师法自然

         陈撄宁先生在指导别人做功时,处处强调"自然”要妙。如:"若云守窍,当以‘规中一窍’力量适宜,但不可死守,当顺气息之自然。"又如:“我教人初步功夫,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宇‘神气合一;动静自然’。”他反对执着,“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他还认为丹法修持在每人身上做出的现象,往往有出乎丹经范围之外者,不可一律看待。他说:"阳光二现、三现之景象,乃伍真人自己之经验,不是人人一定都有这个样子,可不必拘泥。"只有深入法海、博通道要者,方有如此眼光。

    ③顿悟最上一乘

         陈撄宁先生极为推崇陈希夷、邵康节、黄元吉一派之丹法,且引为"私淑"。他认为此派丹法最要紧的就是"玄关一窍",并言:"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中,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后,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认为此乃修道之上乘。他作有(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并言:"学者果能全部贯通,即身就可成仙作佛,不必等到他生后世矣。"这样,他将道教丹法提炼升华,而为顿悟之法门。

    ④打破界限

         陈撄宁先生的仙学道路,打破了宗教樊篱的界限。他不局限于出世、入世,不局限于道、儒、释三教,不局限于清修、双修,不局限于内丹、外丹,不局限于修道、修仙,不局限于山林、闹市,不局限于自度、度人,不局限于宗教、科学,……善于应变,"无所不宜,圆通活泼,洒脱自如。从而保障他不受门户限制,在仙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⑤贯通三元

         三元,即天元大丹(清修)、地无神丹(外丹)、大元金丹(双修)三种道教丹法之总称。陈撄宁先生既得三元丹法之真传,复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拘一格。他在(之道窍谈二读者须知)中论"彼家"说:"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则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同类异胜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可见他已将三元丹法贯通为一,做到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这样就消除了拘执一派丹法的弊端,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保持自身功修。他在早年求道时期,专习清静修炼;成家之后与夫人引力道侣,结伴双修,间亦佳山清修;中年时期又费十载光阴,烧炼外丹;晚年鳏居,则以静功修持为主。这些都取得了良好证验,从而保障他活到了90高龄。修真史上,象他这样集各派丹法于一身的人物,确属罕见,可谓仙学楷模。

    ⑥实修实证

         陈撄宁先生认为:"仙学乃安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神仙之学,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他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欺世盗名的伪道,"现在有所谓精神疗病、心灵疗病,据他们自己夸张,可以远而千里万里,都能便病者痊愈。我想近在咫尺,尚不见功效,何况远在天边。这些都是营业性质,故神其说而已。""世间一般空谈心性之徒,不必说出阳神毫无希望,仅此出阳神功夫,亦未曾梦见,居然狂词瞽说,毁谤神仙,真可谓蚍蜉撼大树而已。"这些话在今日看来,仍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对于个人的修证功夫,他坦诚地说:"譬我自己是个学仙的人,……倘仍旧不免老病而死,又无丝毫神通,你们切切不要烘云托月,制造谣言,说我已经得道,免得欺骗后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令人钦佩。

    ⑦因材施教

         陈撄宁先生说:"盖道乃宇宙万物所公有,不是少数人所私有。"他打破仙道秘而不宣的条条框框,理法并重,择其可言丹诀,和盘托出。他认为不必拘泥“自度度人"之常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人己并度",也可以"先度人,后度己"。同时又认为丹道不可一律普度,他说:"今传道者,动辄曰普度众生,若非滑稽,即妄语耳。"他把仙学分为显教与密教,显教可以知无不言,密教则不许妄传于人。又以道、法、术三者分别对待,"道"可以公开宣讲,"法"当随上、中。下三等根器而授之,"术"更须择时、择地、择人、择社会环境,而酌量其可传与不可传。他在度人之际,往往因人说法,因材施教,使人人都能接受。他的仙学文章显密圆通,落笔极有分寸。当显处即明说,意在言中;当秘处则慎言,意在言外。令不同层次的人读之皆有所得,同时也照顾到了传留后世的需要。既避免了大道失传,又注意到遭不妄传,可谓颇具匠心。

    ⑧提倡有所比较

         陈撄宁先生一方面极力维护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来仙道学术之正统,另一方面又主张兼学他家,有所比较,以利于仙学的发展。他说:"唐宋以来,学道的人大半兼学佛,因为他们都是虚怀若谷,并且希望得一个真实的比较。"故他打破门户之见,"博采百家之长,不仅师从儒释道三家,接受西方科学,而且甘冒"迷信。和"旁门"之嫌,接受乩坛和江湖的传授。正是这种博大能容的精神和坦荡无私的胸怀,才使他能够做到博学守约,取精用宏,择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仙道学术做出了发展性的贡献。他以自己的广博学识,对于道家和他家,以及道家各派之间,都做了颇具见地的比较,使后人由此得窥古代各家学术之门径。他的见解简明扼要,言必有中。如比较老庄之道:"就老庄学说而论,庄子之见解亦大异于老子,试观《庄子·天下》篇,可以知其概矣。盖老子所讲的是教相,庄子所扬的是家风。于是同一道家,而有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

    ⑨借鉴科学

         陈撄宁先生提倡仙学所处的时代,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他看到帝国主义利用物质科学,制造-武器,残害人类,茶毒生灵,试图倡导仙学,强国强种,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战胜科学化的-武器,谋求升平和乐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也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认为仙学极与科学相接近,科学进一步可以与仙学合作,于是援引科学,以解释和改进仙学。同时他又指出仙学与科学之不同;科学与仙学相比也有其缺憾,他说:"近世科学逐渐昌明,但医学并不足以确知和解决生死之大事,人体尚有许多未知之秘密,只有利用他学,才能有解决之希望。"现代科学结合仙学对人体奥秘之探索,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言。他在生前曾被友人称为"科学化唯物派的神仙信仰者"和"科学神仙"。陈撄宁先生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的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⑩仙学应随时代而改进

         陈撄宁先生以特具卓识之眼光,指出:"仙学在今日,实未便墨守成规,而有随时代演变与改进之必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他巧妙地提出了新的"仙学"概念,对旧的仙道观念进行了更新:反对死后成就,提倡今生现得;反对自我了脱,提倡济世度人;反对三教合一,提倡仙学独立;反对玄学空谈,提倡实修实证;反对拘泥方法,提倡研究学理;……等等。他说:"因欲联络全国超等天才,同修同证,共以伟大神通力,挽此世界末日之厄运。非但不赞成生西方,并且不许升天,不许作自了汉,不许厌恶此世界之苦而求脱离,不许羡慕彼世界之乐而思趋附,故异于往昔神仙之宗旨。"并且发愿:"定要永久长住在这个世界上,改造此世界,方见得道家真实的力量比任何宗教为伟大。"在他的热心倡导之下,举国上下修真之士,遥相呼应,研究丹道蔚然成风,力挽道教文化于颓势之中、使仙风大振。

      陈撄宁的仙学理论,上承轩辕黄帝问道崆峒之遗绪,中接纯阳吕祖统宗南北之真传,下延道教三元修炼之丹脉,并以自己的实际功修和超人智慧,结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全面开拓和升华了丹道的内涵。经他改造之后,仙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新时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使道家  道教千古相传之仙脉,得到宏扬光大,未因近百年的战乱而中绝。从道教的发展史上来说,假如没有陈撄宁先生所构设的仙学理论,没有他在仙学上的卓越成就,那么在这一历史时期,道教丹学的发展很可能就是一片空白或一片模糊。仙学的出现,是仙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陈撄宁堪称承上启下的一代仙巨子。

        ①原作“圆顿子”,系“撄宁子”之误。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