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 《西升经》简介
  • 《心印经》
  • 《心印经》简介
  • 《清净经》
  • 最新热门    
     
    《清净经》简介

       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静,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无其无,俱了无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既常清静,与会其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中的一段: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期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列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在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音,可传圣道。

      以上两段经文,相比而言,《清静心经》较为粗陋难懂,而且拗口,《清静经》较为流畅易明,而且上口。显而易见,《清静经》是在《清静心经》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因为即使编撰水平再次,也不可能把一部好读的《清静经》故意演变成为那么晦涩的《清静心经》,更何况此种经文,恐非等闲之辈可以造作。因而,我们可以肯定《清静心经》出现在先,后经其他人的润色加工而改进成为《清静经》,《清静经》是由《清静心经》因袭而来。

       3、《清静经》内容大要

       《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奇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才能“湛然常寂”。然后“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经文大旨,主要是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敷演而来。而且没有荒诞无稽的神话色彩,在道经之中不失为纯正之品。

       4、《清静经》与道教

       《清静经》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义理深刻,向为道教人士所重视,视为道教性功修持之准鹄。道教将其作为日常念诵的经文之一,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5、《清静经》注本

     《清静经》由于在道教中占有重要位置,历来为此经作注者众多。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有莹蟾子李道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无名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海南琼官子白玉蟾分章正误、终南隐微子王元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太玄子侯善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广成先生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混然子王道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纂图注解》;洞神部赞颂类收有刘通微《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藏外道书》经典类收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八洞仙祖合注》(《重刊道藏辑要本》),混然子王道渊纂图、水精子增注《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汶水居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原旨》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