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 灵宝毕法
  • 玄谭全集
  • 无根树词注解
  • 古今题赠
  • 杂说正讹
  • 汇 记
  • 清 静 经
  • 西升经
  • 道德經
  • 太上感应篇
  • 最新热门    
     
    隐镜编年(汪锡龄)

    隐士张三丰,终不见。

        [目)宇初,龙虎山人。天师后裔,袭剑印,号真人,盖三丰同宗也。至是以宇初求之,终不见。

        金氏曰,以张宇初求三丰,是以族人觅族人,亦前番故智也,三求之而三不见,夫岂捷径终南、借名沽誉者所可同哉!

        [纲]永乐五年丁亥,命胡潆访求隐士张三丰,十年不见。

        [目]户科给事中胡潆,旧与三丰相识。成祖慕三丰高风,至是命胡潆求之,遍巡天下,兼察建文帝所在。去十年,始还。

        金氏曰,史称访张三丰为觅建文所在,其实非也。夫隐士名动前朝,成祖在藩邸久闻其事,安知不慕其德高寿尊,急思致②立于阙下,如宋太宗之得见陈希夷以为快者?兹曰"兼察③建文所在",庶乎曲达成祖之心也。

        [纲]十年三月,命孙元虚④于武当山预候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前胡潆等去访三丰,已及五年,成祖欲见之心,刻刻不忘,意其必至武当,故命元虚赍书币,于武当预为候之。

        金氏曰,观"命孙元虚于武当山⑤预候",则成祖愿见之诚,盘旋于隐士之身着至矣!岂真为建文哉?

        [纲]十四年正月,帝命安车迎请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前年孙元虚奉命在武当山建宫拜候;至去年冬,三丰始归武当,元虚大悦,令人驰报于帝;今年春,帝命安车迎请,忽又他适,帝颇悒然。

        金氏曰,成祖"命安车迎请",意之诚,礼之至,古今无二,先生其人见矣⑥。

        [纲]十四年五月,武当山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张三丰入朝。

        [目]帝以愿见之心,切切难得,乃命胡广至武当山泣祷。三丰闻之,即藏其身于洞中,引出阳神,化为隐士,戴竹冠,披鹿裘,飞入金殿,稽首阶前。时帝王御朝,望而异之,询知为三丰,即钦问长生之道。三丰曰,"寡欲澄心,澹神汰虑,此陛下长生之道也。"帝曰,"先生数不见朕,今何轻身至此?”三丰曰,"臣本野夫,于时无用,故能修辟谷,出泥丸,今见陛下,乃臣阳神耳。昔太祖高皇帝不能溺周颠于江上、制冷谦于麾前,皆法身非色身也。

        臣今一见,特酬苦索之心。"言讫,隐去。帝封为“飞龙先生”。及胡潆、胡广诸臣还朝,闻三丰已来谒帝去矣。

        金氏曰,"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大书特书,有凭有据,山林中千古一人而已。又曰“今见陛下,乃臣阳神。”由是知白日飞腾,出阳神者能之也。先生真犹龙乎!


        [纲]天顺三年春,隐仙张三丰来朝。

        [目]帝素敬道德之士,三丰鉴其诚,乃现全神晋谒。紫面凝朱,修髯如戟,髻垂脑后,若玄武然,腹大肩厚,腰绦首笠而来。稽首言曰:“臣三丰愿陛下修己安人,黜邪崇正。”忽隐去。帝亲制诰文褒之,封为"通微显化大真人"。

        金氏曰,隐士称为"隐仙",所以表高人之不死也。一谒一封,均有明文可证,古人岂欺我哉!自是而神仙之名,永颂不诬也。

        [纲]成化二十二年春,诏特封前太和山隐士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⑦。

        [目]时僧道两徒,滥窃封诰,贪纵不法,帝厌之,因科道官进奏,遂削僧道两徒国师.真人之号,特封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周颠为"宣猷化真仙"。

        [发明]书"前太和山隐士",表其高风峻节,不问方士之卑污也。"真仙",黜伪道也。

        [纲]嘉靖四十二年秋,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目]帝晚年颇好元秘,闻三丰显化南京,遍索其书,得《玄要篇》。阅之,叹日,"我朝真仙也。"遂封为“清虚元妙真君”,并敕于三丰旧栖处,建清虚观祀之。

        [发明]"清"则不染于物,"虚"则太空同体,二字甚佳。

        [纲]天启三年秋,张三丰神现宫廷,晋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目]帝因时事多故,宫廷中设箕求仙,忽见红光覆座,光中现三丰真容。帝叩曰,"真仙教我,真仙护我。降语甚密,移时隐去。帝感之,照前飞龙先生显化真人,晋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梦九氏日:先生清蛟之光,照耀明朝也至矣。

        乾隆纯皇帝时,大学士张文和公廷玉,奉敕纂修《明史》,其序仙传有云,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诚哉是言也。

    ①矣:原作“也”,从抄本改。
    ②致:原缺,从抄本补。
    ③察:原作“访”,从正文改。
    ④原注:字碧云。
    ⑤山:原缺,从正文补。
    ⑥本条原缺,从抄本补。
    ⑦原注:周颠为宣猷辅化真仙。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