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迳
最新热门    
 
李逵探母千古奇冤:吃李母的四只虎是人驱使

时间:2009-9-15 11:26:18  来源:不详
虎换一虎。

  二、宋江、吴用都是宋徽宗派出的奸细,代表忠、智

  当然,宋江并不是“老虎计”的唯一操作者,仅靠他一人之力也运不来一只大老虎。他仅仅是个高级间谍、魔鬼教练而已,身后有庞大的政府机构为他服务。吊睛白额大虫就是阳谷县的知县派人运送过来的。其它诸如武松做官、出差等,也都是他刻意做出的安排。

  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如此不惜代价收编武松呢?除了他是宋江出道后瞄上第一员勇将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

于第一回出现的“伏魔之殿”并非魔殿,而是前朝皇帝留给宋徽宗的锦囊,要求他在遇到不能战胜的魔鬼时,以魔伏魔,组成108将天罡地煞阵容。

  宋徽宗会意,便派宋江、吴用为细作(玄女娘娘叮嘱宋江只许与天机星吴用同阅天书即是明证),以梁山为根据地,从全国各地收集精兵强将,组建一支特殊的江湖魔军,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和敌对势力。这支魔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双重性,既有御林军的忠诚、智慧,又有起义军的勇敢、团结。

  相对而言,两个有忠、智的元帅、军师容易物色,其余100多反贼就不好找了,而且还要将他们愚化成一群盲从的无头苍蝇,指东打东,指西打西。为此,宋江、吴用、皇帝,甚至满朝文武可谓费尽了心机,总共100回(或120回)的小说,花了70回才攒齐。其中对武松、李逵尤其煞费苦心。

  三、武松遭遇老虎-美人连环计,李逵遭遇李鬼-老虎连环计

  为什么武松碰见的是一只大老虎,李逵碰见的是两大两小?其中大有文章。

  第一,宋江对他俩的武功非常了解,只想

改造,不想害死他们。武松的膂力显然不及李逵,假如送给他两只老虎,情况就会很糟糕,他在打完虎后也是说:“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他在碰上猎人装扮的假虎后更是叫道:“呵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但李逵就有能力对抗两大两小四只虎。

  第二,宋江对武松和李逵运用的都是连环计,前次后主。“老虎计”对于武松只是次计,起到前期铺垫作用。官家之所以要先放老虎斗武松,后又荣升他做都头,目的就在于骄其心,弱其智,让他被胜利冲昏头脑,以打虎英雄自居,越加逞勇。宋江最后彻底灭除武松的孝悌、智慧则用了另外的主计——美人计。参见《宋江是皇帝所派奸细 潘金莲是美人计牺牲品》/汪宏华。

  相反,“老虎计”对于李逵则是主计,不但要铲除他尽孝的对象——母亲,还要铲除他内在的孝心。次计则是前面的李鬼打劫。那么次计的作用何在?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对于李逵,宋江是有很多地方不满意的,虽然收上了梁山,但还需要找个机会回炉,改掉他喜欢顶撞上司,惦念母亲的毛病。所以,当宋江之父被接上梁山,公孙胜也回去探望母亲和师父的

时候,宋江故意去问正在哭泣的李逵:“兄弟,你如何烦恼?”李逵哭道:“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机会来了,宋江先假惺惺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第二件,独自一个人回去;第三件,不许带板斧。

  宋江到底不想害死李逵,这三条还真是护身符,因为他只要不喝酒就不会惹祸,只要不带标志性武器板斧就不会有人认识,而且他也确有凭一己之力将老娘扛回来的本事。李逵不像宋江,夸口说一个人能取到父亲,实际没进家门就吓得屁滚尿流,最后还是晁盖派了二百多人将其父兄抬回。


  然而,宋江在“三条”之外增加了明拉后腿,暗使跘脚的伎俩。

  明拉后腿就是派朱贵尾随。这位朱先生与其说是一个助手,不如说是一个幽灵,该在的时候不在,不该在的时候却在。原本不喝酒的李逵,因为遇上朱贵喝起了酒;而在沂岭,李逵需要有人帮忙取水喝的时候,朱贵又不在身边了。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朱贵的使命有四:(1)给李逵帮倒忙;(2)拉自己开酒店的兄弟朱富上山;(3)赚李云上山;(4)自我改造(随着朱富上

山,朱贵也不会思念兄弟了)。对于光吃饭,不中用李母,宋江自然不会要,他只要“活虎”,在驯化旧虎的同时招聘新虎。

  暗中使的跘脚则有两处:一是在李逵回去的路上布置了李鬼;二是在他回来的路上布置了四只老虎。李鬼的作用在于:

  1、让李逵对孝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