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唐朝灭亡的根源是杨贵妃
唐朝所有皇帝的名字是?
唐朝孝文化:父母在子孙
唐朝初年怎么会出现贞观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唐朝汉朝和清朝前期中国
唐朝的藩镇制度
唐朝的藩镇割据最终的解
唐朝的军制和北宋的军制
宽松的唐朝两性限制:风
最新热门    
 
唐朝公主同时霸道的脚踏四只船

时间:2009-12-8 12:43:15  来源:不详


  中宗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是几个同辈公主中最牛B的,是在中宗武则天废掉后迁居在外时生的,长得是“艳惊天下”,如果当时有评全世国最漂亮女人的话,

估计她绝对有份,安乐公主是个颇为聪明机辩的女孩子,中宗对这个女儿也是百般宠爱,曾想立她为“皇太女”,也就是说想以女子身份立为皇位继承人,但被大臣反对。公主很是不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武则天是女人,能当天子,我为何不能?



  中宗怎么宠她的呢?史书上这样说: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意思是说,自己写了诏书,把前面内容遮住,让皇帝老爸署名盖印,中宗实在疼爱好,就笑着盖上了皇帝印。诏书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能如此轻“国事”而重“宠事”,中宗也真是疼爱得过分了。



  除了漂亮之外,安乐公主政治眼光相对比较一般。府弟里全是杂七杂八的无能之辈,而太平公主门下好歹出了5个宰相。仗着中宗的疼爱,她竟然干起了卖官的事情,由此积下了巨大的家产。另外她还跟老爹要昆明池作自己的私人产业(昆明池是2000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攻打南方而建的,用来训练水军),没获得同意。于是安乐公主很不爽,自己动手,抢夺民田民宅,在长安造了个延绵数里的“定昆池”,规划和装修都极尽奢侈。



  

住、行如此奢华,吃穿肯定也差不了。《新唐书?五行志》这样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而《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安乐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



  意思是说,安乐公主这条裙子随视角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更绣有小米粒一样大的花卉鸟兽,可谓巧夺天工,花费达数亿——相比之下,如今明星们再豪华也不敢相比吧,劳斯莱斯、宾利、江诗丹顿只能算个P。不知道如今考古还能不能发现这条“价值倾国”的裙子?



  造一个湖都这么豪华,就更别提公主府了——公主府第建成时,她老爸的好玩东西全给她抢光了(估计造房子都是动用国库),还拉了万余骑兵庆祝“大厦封顶”。这位艳惊天下的公主,在朝廷里头自然也是威风八面,百官见了都得让三分,都急着巴结。能与之相比的,也就只有她的姑姑太平公主了。和这姑姑之间,安乐公主也喜欢斗一斗,太平公主修个佛庙,她就非要搞个更豪华的,压过她。至于强抢民女作奴婢的事,就更不足为奇了。




  安乐公主嫁过两次,在第一任老公武崇训死前她就与武延秀有“私人关系”,武崇训死后她立马就转头嫁给了武延秀,这武延秀应该是个帅哥,武则天时曾把他送到塞外去和亲,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李家子弟,要求退货.婚礼时,李显与韦后都出席了,在皇宫里宴请百官。权力欲极大的安乐公主不失时机地来了个表演——忽然跑出来向父亲行礼跪拜,然后起身,站在李显的身边,再向百官大臣们施礼,这么一来,唬得王公大臣们丢下碗箸,都跪下来向她叩头。



  笔记小说(野史)上有段文字直接写出了安乐公主在私生活方面的“强悍”:“公主褫驸马裈手其阴夸曰:‘此何如崔湜耶?’昭容曰:‘直似六郎,何止崔湜,此皆天后选婿之功,不可忘也。’”



  意思是说安乐公主当着上官婉儿的面,撩起武延秀的衣服,弄出他的“那话儿”跟婉儿说:“这个比崔湜(上官婉儿情夫)的怎么样?”公主这么说,婉儿当然要“谦虚”一下。于是她说:“跟六郎差不多啦!(六郎是张宗昌,野史中有名的男宠,就是太平公主送给武则天那位),比崔湜强多了。”




  当然,这一段是野史民间小说写的,正史中应该不可能有这事,因为安乐公主是在老爸李显被废后才生的,到705年进京复位后武则天当年就死了,根本就不可能给安乐公主“选婿”。笔记小说中所述文字及故事,多是民间传奇,不足为信,但既然民间能传成这样,也反映了安乐公主在生活上有她的“强悍”之处。



  以上这些都还算不得什么,安乐公主最强悍的事发生在公元710年——和老娘韦后一起谋划,毒死了老爸唐中宗李显,立了个傀儡皇帝。但好景不好,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很快就带着一帮人马,把想当武则天的韦后一刀办了,而冲进安乐公主府时,安乐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