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日军引进日本妓女在东北
北齐胡太后:做太后怎比
被犹太妓女感染梅毒所以
宋代妓女也走国营路线体
古代妓女中的才女
古代妓女是如何勾引诱骗
被绝色妓女推上皇位的皇
最新热门    
 
妓女邦交:揭秘春秋战国另类的强国之路

时间:2010-2-3 14:18:37  来源:不详

妓女邦交”,古已有之,最早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倾轧,都为强权与称霸而谋划大业。这时,“妓女邦交”已经成为了除战争手段之外一种颇具效用的政治外交手段。他们把妓女视作如同金银珠宝一样的私有财产,让她们在政治斗争中成为馈赠贿赂对方的物品,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娼妓成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先河。



据《韩非子·十过》记载:“昔者戎王便由余聘于秦……由余出,公乃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行奈何?’内史廖曰:‘臣闻戎王之居,僻陋而道远,未闻中国之声,君其遣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后为由余请期以疏其谏,彼君臣有间,而后可图也。’君曰:‘诺。’乃仪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遣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悦之,设石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由余归,因谏戎王。戎王勿听,由余遂去之秦。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既以得之,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这样的事情在《吕氏春秋·不苟论》中也有记

载:秦穆公担心西戎的强盛构成对自己的威胁,并为由余这位能干的政治家辅佐戎王而感到担心。为消除秦国西面的隐患以巩固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秦穆公采用内史廖的计谋,除送给戎王十六名妓女,还附送了善于烹饪的厨师给他。结果,戎王经不住声色的诱惑,政事荒废。西戎是游牧民族,需要不断迁移到水草丰美之地去生活。由于戎王耽于女乐,使牛马死去半数,再加上由余因戎王拒谏而投奔秦国,导致秦穆公在由余帮助下兼国十二,拓宽了近千里的疆土。



《战国策》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乃去。因而伐郭,遂破之。”这个故事是说,早在公元前822年,晋献公想吞并郭国,但是害怕郭国的贤臣舟之侨,便派人送去妓女以乱其朝政,造成郭国君臣不和,结果舟之侨离开郭国。晋国国君一见计谋得逞,便出兵一举吞并了郭国。这是这一时期因妓女而亡国最早记录下来的史实,其手段与性质与秦穆公采取的“妓女邦交”计策相仿。



当时,孔子在推行他的儒家治国之道时也

遇到了“妓女邦交”的事情。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鲁国管理政事后:“……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遣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论语·微子》也记载了这件事情:“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当时,齐国十分担心鲁国政事由孔子主持后,鲁国强大起来,就有称霸的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就采用遣送女乐“以乱其政”的计谋,于是挑选齐国能歌善舞的女子八十人以及披彩的一百二十匹好马送给鲁国的国君。鲁国的季桓子偷偷跑去看了几次,想接受却又不敢作主,便以了解齐国、保存周乐,即“为周道游”的理由,先请鲁国国君前去观看后,便收受了齐国的女乐。季桓子为此沉迷声色犬马,三天不上朝问政。孔子见他的政治主张看来难以实行,便离开鲁国的政坛。这样,齐国也就达到了“乱其政”的目的。



其实,不论是

秦国、晋国,还是齐国,都是主动赠送美女,大搞所谓的“妓女邦交”;而一些小国向大国馈送女乐,便是出于生存和外交上的需要了。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郑人赂晋候,以师悝、师触、师蠲……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郑国以女乐及乐师、乐器贿赂晋国,是因为公元前561年,晋国发兵伐郑。大军压境,郑国馈送女乐之举,主要就是投其所好,让晋国撤军,从而调整和改善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正因为许多人认为女乐能够起到以“美人计”的作用,诸侯国之间也确实利用女乐作为政治外交的手段,并且确有一些国君一旦沉迷于女乐,便会胸无大志,贪享声色之乐而荒疏国政、疏远君臣关系以至于亡国,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们便时常发出“女乐亡国”的警告来,以告诫、提醒君主不要因耽于女乐而招来亡国之祸。其实,这种说法只不过是“红颜祸水”的翻版。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