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故事
最新热门    
 
活得比平民还窝囊的皇帝汉献帝

时间:2010-2-9 10:12:40  来源:不详
机会都没有的皇帝 ——登基便被专政,先后历董卓、王允、李傕专政;先被强迁长安成为军阀争来夺去的“战利品”,后东归洛阳如丧家之犬衣食无着夙夜潜逃被一路追杀劫夺,天子尊严荡然无存




汉献帝深受人们的同情,与他一生坎坷的政治命运有关。



汉灵帝一去世,何皇后与其兄大将军何进马上策立17岁的皇子刘辩为皇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不久又改封为陈留王。这些都不违祖制,都属正常。问题出在这少帝刘辩虽已17岁,可是升为太后的何皇后还是要效仿前朝故事,非要临朝听政,并与家兄大将军何进一家把持朝政。这又导致了宫乱,出现后党、宦党、朝臣的交相党争。宦官和朝臣多反对后党,何进尤受阉宦威胁,于是便招引外兵入朝干政。董卓乘机入朝专政,废了少帝刘辩为弘农王,后来又残忍地把他毒死,而立刘协为帝。这年刘协才不过9岁。



由于董卓专政,擅行废立,滥杀无辜、祸害后宫、凌辱王室;他带来的凉州羌胡兵又肆意践踏荼毒京师,无论官民皆深受其害,惹得天下汹汹,便有关东群雄讨董卓的大战发生。公元190年各路讨伐军会盟于洛阳附近的孟津,推袁绍为盟主,但无人敢先与董卓开战。于是董卓一面火烧洛阳200里,强行迁都把汉献帝送到长安;一面在洛阳迎战各路讨伐大军。尽管各路讨伐军兵众达十数万人,

但乌合之众,大约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被董卓粉碎。与其如此说还不如说是这些大小军阀们各自作鸟兽散。因为大概只有三路讨伐军与董卓交过战,其余十几路讨伐军根本就不战而走。一来怕董卓,二来各自保存实力而已。

最先开战的是曹操,独自一军只有几千人,在洛阳西部的荥阳与董卓部将徐荣血战一天,被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灭,身受箭伤的曹操乘夜逃走遇阻于河。亏得曹洪寻找到一条破船,才得以脱身。第二个开战的是洛阳北部的河内太守王匡的讨伐部队,但在河南平县附近小平津黄河渡口北岸被董卓派兵击破,全军覆灭。第三支队伍是从洛阳南部单独进攻的长沙太守孙坚,初战也被徐荣打败。逃到河南汝阳一带整顿残部充实军备,大破前来追剿的董卓所派的中郎将胡轸;之后又大破董卓的干儿子吕布,攻下了废都洛阳。董卓吓得跑回了长安,只留下部将们沿途布防。可是这时袁绍却派人袭击孙坚的后路。孙坚只能长叹而归。轰轰烈烈的讨伐运动就这样结束了。兴师动众,传檄之下,十几万大军打不过董卓,并没有把汉献帝解救出来,汉献帝仍在董卓手中。



公元192年,汉朝司徒王允收买了吕布,谋杀了董卓,全长安城都喝酒

放鞭炮祝贺,酒店为之一空,就如我国上个世纪“四人帮”垮台一样。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汉献帝而言,却令他陷入了更大的灾难之中。



董卓死后,王允、吕布把持朝政,这是二人联合专政时期,汉献帝仍是傀儡。由于王允、吕布都是并州人,董卓留在洛阳的部将李傕、郭汜就把军中的数百名并州籍的男女尽数杀光。但屯驻在陕县的凉州兵牛辅一部内乱,牛辅被部下杀死,部众四散无归。李傕等人害怕生乱便派人到长安请求赦免。但王允无视董卓扔在洛阳的西凉兵众。这些羌胡兵被董卓的讨虏校尉贾诩说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舍死一搏,没准能夺取朝了政。西凉兵在李傕、郭汜的统率下向西杀奔长安为董卓报仇,部众聚啸达10余万人,到了长安城下,又与董卓另一部将樊稠所率领的凉州兵会合,声势大振,只用了10余天便攻破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汉献帝又成了孤家寡人被丢在长安。李、郭二将把持朝政后,那个小小的校尉贾诩当上了尚书,真的把持了朝政,以朝廷名义开始号令天下了,而仍把汉献帝当成傀儡。这是李、郭、樊三人专政时期,以贾为谋主。但这贾诩自知李、郭两个西凉兵痞绝不足以成大事,便向献帝献殷勤。李、郭二将几次想

谋害献帝,都被贾诩化解了。汉献帝对贾诩是感恩戴德不已。但后来他又投奔了张绣、曹操,成为曹魏的大臣。献帝在长安由三人专政达6年之久。

这伏皇后大抵女人心细。在长安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劫持了汉献帝。后来在大臣们的策划下,乘夜间逃出长安,被李傕一路追杀,献帝身边人马被打败,在陕县弃车渡河而走,所以宫人大臣都步行。不久,李傕等率兵追来。可是伏皇后手中还抱着好几匹织布,生怕不知流落何处衣食不给,以防窘困。但车骑将军董承一见大怒,命手下孙徽以刀相逼,要她把布扔掉。她仍不肯,便把她的一个侍者杀掉,血迸了她一身,才吓得把布放开。后来终于摆脱了李傕的追兵,由陕西辗转逃到了河南的安邑。在那里真是让伏后料到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