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治贪莫过朱元璋神宗淫乱
最新热门    
 
治贪莫过朱元璋:神宗淫乱毁明朝

时间:2010-3-9 11:32:13  来源:不详
>

明成祖为建立长治久安的统治,积极开展对敌对的蒙古族政权的打击。他六扫虏庭,五次亲征,然终未能如愿,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病死在北征途中。

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年号洪熙。十个月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继位,改元宣德。仁、宣二帝共在位12年,他们对明太祖奠定、明成祖加以拓展的基业采取守成之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蠲免赋役、恤贫赈灾、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初70年,国势臻于全盛,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是继西汉文景、汉武之治和唐代贞观、开元之治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史称“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堪称盛世。

万历衰败

然而,明成祖好大喜功,在位期间,不断兴师动众,大兴土木。他治理吴淞江、运河和黄河,营造长陵、北京城和武当山宫观,攻打蒙古和安南,并屡次派郑和下西洋,耗费惊人。仁、宣继位后,政策趋于内敛保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中断与西洋各地的联系,中国的帆船从此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从而退出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市场;在边疆,采取收缩政策,无原则地息事休兵,不仅罢兵安南,而且在北方对蒙古奉行单纯防御的策略,屡弃军事重镇;重用宦官,为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此外

,仁、宣慎用刑罚,客观上对外戚、权贵和官僚的贪残不法起到保护和纵容的作用。宗室、勋戚、官僚恃势弄权、兼并土地,以致百姓破产流亡。到明宣宗去世、年仅九岁的明英宗继位时,明帝国的统治危机已潜滋暗长,时隐时现。1442年(正统七年),宦官王振专权,标志着明朝的历史开始由前期转入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便急剧恶化,相继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和瓦剌入侵的“土木之变”,明前期的太平和繁荣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自王振专权始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去世,通常被认为是明代的中期。明代这一百多年历史的基本特征是:大部分时间内帝王失去了勤政进取的作风,宦官擅权,高层官员争权夺利,普通官员追求浮华的生活,政治日趋腐败。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刺激下,明前期所创制的许多社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从嘉靖年间开始,许多官员先后提议多项经济和政治改革。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则把这场革新运动推向高潮。然而,由于统治阶层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皇权运行的专制与独裁,改革触动了一大批

当权者的既得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小地主阶层和农民的现实利益。张居正死后不久,即受到抄家惩处,明帝国的改革气象随之荡然无存。



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登基,在首辅张居正和母亲慈圣皇太后的辅佐下,初期尚能勤于政事,爱惜民力,节制有度,是一位“好皇帝”。但亲政后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沉溺于酒色,以酗酒而闻名。有官员说他“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据说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竟然荒唐地割下了宫女的头发,还差点将身边两名宦官打死。他本人并不以此为耻,还振振有辞地说,“谁人不饮酒?”活脱脱的酒鬼一个!朱翊钧又是个好色之徒。他宠爱郑贵妃,与之朝夕相处,贪图春宵一刻的快乐。他在后宫多行淫乱,弄来十个小太监,玩起“十俊”的同性淫乱的勾当。为满足永无止境的淫欲,他迷恋饮鸩止渴的房中术。20多岁就搞得身心俱疲,常常动火热症、头晕目眩,这是他多年无法临朝的原因之一。他长期怠政,勤于搜刮,加剧了明末官场的腐败。官员奏疏多被“留中”,严重挫伤了官员参政、议政和行政的积极性。在职官员的考课升迁时停时行,不少官位长久空缺,助长了官场上的因循拖沓之风,为各级官

员贪污纳贿、欺压百姓洞开方便之门。明朝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劣,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市民暴动、军兵哗变、民族矛盾尖锐等问题日显突出。至末代皇帝崇祯上台时,明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以,清朝人在修《明史》时,就发出了“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感慨!

崇祯受命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名由检,又称思宗或庄烈帝。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是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兄弟,他的祖父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由检的童年不是很幸福,先是因为万历帝不喜欢他的父亲,即后来的光宗朱常洛,迟迟不愿意立储、出阁教育。待其皇父即位后,又因为内廷权力争斗,即位仅仅一个月时间,便莫名其妙地一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