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细数历史上的老爸继承儿
唐朝皇位继承问题多:太
杀掉几百个侄子的血腥皇
子贵母死,杀母立子:北
杀掉几百个侄子的血腥皇
揭秘:朱元璋血腥诛杀功
亚述帝国与 血腥的狮穴
最新热门    
 
血腥继承:皇帝驾崩的时候太子在干什么

时间:2010-4-9 11:15:41  来源:不详
子,而且生母已被吕后杀害,发誓长大后必报此仇。风声传到吕后耳中,吕后担心日后生变,遂借口刘恭病重,将刘恭囚禁起来,秘密处死。然后立汉惠帝“二奶”的儿子刘义为帝,改名刘弘。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吕后手里。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临终前任命侄子吕产和吕禄分别掌管禁军的北军和南军,立吕禄之女为刘弘的皇后。如此布置,显然是想继续延续吕氏的天下。当此时,以吕

产、吕禄为代表的吕氏一方,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为代表的刘氏一方,展开了剧烈的政治斗争。

此时刘弘仍在位,虽然年幼,但仍是名义上的皇帝。因此,一场没有太子的军事政变就在无视皇帝的情况下发生了:刘氏一方率领禁军入宫,不仅诛杀了吕产和吕禄,而且吕氏家族的人无论老少全部全部杀掉。

政变成功后,怎么处置现皇帝刘弘,成了大臣们的难题。他们召开秘密会议,借口刘弘不是汉惠帝真正的儿子,要从诸侯王中选出最贤明的人当皇帝。有人建议齐王刘襄是高祖的嫡长孙,按道理应该继承皇位,但立刻就有人反对说刘襄的舅舅驷钧是个心狠手辣之徒,如果齐王当了皇帝,驷钧就会恃宠擅权,那不就变成又一个吕后了吗?最后达成决议:选代王刘恒当皇帝,原因是刘恒的母亲薄姬乃纺织女工出身,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一概具备,将来不会像吕后一样专权。

阴谋已定,陈平、周勃派人去向刘恒传达会议精神。刘恒乍一听不敢相信,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怎么会偏偏砸到自己头上?于是召集群臣开会研究。郎中令张武等人持“阴谋论”,认为陈平、周勃等人都是高祖一同打天下

的功臣,残酷的战争铸造了他们狡诈的性格,如今刚刚血洗长安城,就派人来迎接代王,极有可能是引蛇出洞的“阳谋”,把您赚去杀掉,当成替罪的羔羊,切切不可前往!建议刘恒称病不去,静观其变,等待最好的时机再出手。只有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太尉周勃仅仅靠假冒的少帝刘弘的符节进入禁军,登高一呼就成功发动政变,这哪儿是人力,简直是天意。这些人即使真的怀有二心,可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怎么可能控制得了局势?如今高祖的儿子只剩下代王和淮南王刘长,代王比淮南王年龄大,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皇位,况且代王您“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因此陈平、周勃他们是顺应天下民心才迎接您的,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平心而论,张武等人的“阴谋论”更符合逻辑,宋昌这一番话仅仅是道德高调而已,而且又没有留有后手,万一真的像张武等人分析的那样,岂不是白白让刘恒去送死?因此刘恒犹豫不决,又想当皇帝又怕引蛇出洞,最后心一横,去他奶奶的,干脆听天由命吧!听天由命就是算卦,把命运交给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裁决。招来代国最有名的算卦大师,烧了一只龟甲,众人趴在地上盯着看,只见龟甲之上全是横纹。卦辞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

,夏启以光。”

刘恒初中肄业,文化水平不高,左看右看看不明白,就问大师:“我不是已经是王了吗?怎么还说我‘余为天王’?”

大师吸了一口水烟,慢慢悠悠地分解说:“大横,这是卦象;庚者,更也,就是该更换皇帝了;天王者,天子也;夏启以光,大禹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启,高祖也要把皇位传给儿子您哪!”

刘恒一听松了一口气,立马封大师为杰出人才,许诺一旦登上皇位就解决大师的首都户口和高级职称。接着派舅舅薄昭去长安和周勃等人接头。周勃等人纷纷向薄昭表忠心,薄昭这才放了心,快马加鞭赶回来汇报:“相信吧相信吧,不要再怀疑了!”刘恒喜笑颜开地对宋昌说:“果然和你分析的一样!”宋昌歪打正着。

刘恒带着宋昌、张武等人趾高气昂地向长安进发,一路不停地封官许愿。不过刘恒还是不放心,到了高陵就裹足不前,派宋昌先去长安打探情况。

宋昌到了渭桥之上,陈平、周勃等人都迎了出来。宋昌一看情况没有变化,就给后方的刘恒发了一颗红色信号弹,表示一切顺利。刘恒这才蹑手蹑脚地赶到渭桥。一到渭

桥,陈平等人立刻下跪行君臣之礼,刘恒毕竟还没有正式掌权,这一来受宠若惊,哪敢托大啊,立马跳下车还礼。

周勃凑近刘恒,小声说:“咱俩先私下谈谈。”

宋昌一听不干了,心想现在我是最大的功臣,你背着和代王一说,你不就成最大的功臣了吗?这可不行。于是义正辞严地教训周勃:“你说的要是公事,就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你要是拿自己那点私事瞎掰活,我们代王可不爱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