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明朝16帝为何北京只有十
中国古代历朝政府是如何
不看可惜了:希特勒是如
唐朝是如何管理后宫混乱
出身低微的和珅是如何权
唐代女子是如何抗拒性骚
明朝宦官何以疯狂摧残女
曝光:清朝太监是如何被
明朝红丸奇案:皇帝服“
不想做皇后的明朝女子:
最新热门    
 
明朝是如何取代元朝

时间:2010-8-13 10:42:18  来源:不详

  元末农民起义,始于公元1351年五月的刘福通(其实浙江的方国珍还要早,只是孤军影响不大罢了)。刘福通以红巾军起义于河南颖川,义旗一举,天下苦元已久,于是纷纷揭杆而起——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


  几年之后的公元1356年,黄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汉人天下: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将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而此时继承已死的郭子兴队伍的朱元璋,则兵不过区区二、三万,地仍然局处于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将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愿意投靠谁,否则得赶紧抓住时机抢地盘。老朱如今有点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这乱世当中,碰碰大运。可是在乱世中闯,得有地盘和人马。自己现有的地盘太小了,而且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就这

穷地方,怎么扩充人马呀。然而抢地盘,又向哪儿抢:北面是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黑压压横亘在中原,元朝军队全靠他挡住,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东面沿海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西面则是徐寿辉,以自己现在这点力量,跟谁抢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发现元朝的势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现在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块地方,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拿下这块地方,自己的势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抢天下的资本也就大大增加喽。


  鄱阳湖之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历史。以后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寿辉(后来是陈友谅)打,和方国珍打,和张士诚打。总之

,一直在和汉人打,而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如果说,元朝在黄河以南有100万军队的话,朱元璋抗击和消灭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


  朱元璋在南方抢地盘的几年间,淮河以北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刘福通早于1355年就拥立韩林儿于安徽亳州,建国曰宋,年号龙凤。然后他大集中原抗元势力,在北方分四路大举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北路以关先生为首,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以毛贵为首,打下了山东。西路以白不信、李喜喜为首,一直打到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但一方面,刘福通的战略大有问题。他没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几乎与红巾军发展的同时,元朝出了一个奇人。这个奇人出身布衣,却精通军事。在短短十年间,他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对抗红巾军,并终于打败了百万红巾军,维持了元朝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这个奇人就是察罕贴木尔。《元史》记载:


  虽然应过进士举,却显然没有录取,所以应该是一布衣。以一布衣身份,却有些名声,又有浩然凌云之志,显然察罕帖木兒年轻时就被人认为是一奇人。果然,时势一乱,察罕帖木兒就显露出他的过人之才来了。


  “至正十一年,盗发汝、颍,焚城邑,杀长吏,所过残破,”至正十一年,正是公元1351年,刘福通于河南颖川起事。“不数月,江淮诸郡皆陷。朝廷征兵致讨,卒无成功。”在元军征讨,全部失败的情况下,1352年,“察罕帖木兒乃奋义起兵,沈丘之子弟从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同设奇计袭破罗山。事闻,朝廷授察罕帖木兒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于是所在义士俱将兵来会,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数与贼战,辄克捷。”这是察罕帖木兒首次在历史上显名,而且出手不凡,屡战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