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霸王别姬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时间:2010-2-3 专题: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故事

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骓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http://bbs.zahuopu.com/archiver/tid-35532.html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妃子叫虞姬,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四面楚歌!
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有一首歌,只记得"虞姬虞姬奈若何"!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所以有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9002.html
霸王别姬的故事,其实蛮感人的两千年的雨

两千年的风

两千年的日和月

做不完两千年的梦

两千年只爱他一人

红妆凋谢,饮尽千杯人不醉

悲怨哀愁写心中




两千年的爱

两千年的情

两千年的哭和笑

洗不尽两千年的痛

两千年来你为了谁

英雄折戟,溜马割发乌江畔

至今不愿过江东
http://yehun.com/bbs/dispbbs.asp?boardid=16&id=54195

历史典故-霸王别姬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那么在战场上失败的战神,又是如何成为令后人怀念的爱神呢?历史上的虞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项羽又是如何与虞姬洒泪而别的呢?

西楚霸王项羽面临战败,必须与江山、美人,与宝马诀别的辛酸令人痛心疾首。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歌,曾经自信无比的项羽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难,为什么面对虞姬的时候,却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了呢?而此时的虞姬又是如何与项羽告别的呢?

项羽面对美人,数遍吟唱《垓下歌》,并洒下了英雄泪。不管虞姬究竟和没和那首成熟的五言诗,但是这是英雄与美女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最后一次敬酒,那酒中有霸王的泪痕,那战火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可是在此时霸王仍然是率领十万士兵的统帅阿,他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却不合适宜的儿女情长起来了呢?项羽为什么不重整旗鼓、再现霸王雄姿呢?项羽究竟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呢?

虞姬陪伴霸王,年复一年,不停征战,她为情人忧心,为将士忧心。所以王立群先生认为,虞姬对项羽不是女色亡国,而是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真感情。当然虞姬的真感情也换来了项羽的真性情,可是项羽难道忘记了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想雄霸天下,在最后时刻情感的脆弱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那么,最终的失败究竟是谁造成的呢?虞姬对项羽的失败真的没有责任吗?虞姬在最后的时刻又是如何做的呢?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所向披靡的英雄,在最需要他坚韧不拔,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项羽对待爱情却又过了头。因为项羽在坦诚面对爱情的时候,却忽略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江山,忽略了随他东征北伐的好战友。理智的天平在此时身不由己地偏向了情感,那么项羽真的是一个感情冲动、念情念旧的人吗?

项伯作为项羽的至亲,并因此得到了项羽的重用,但是项伯却屡屡帮助项羽的对手刘邦,尤其是在鸿门宴上剑护刘邦,使项羽错过了一次最好的杀刘邦的机会。可是项羽是他的侄子,他却没有帮项羽的忙,项伯究竟在项羽的争霸事业上究竟干了些什么呢?项伯胳膊肘向外拐,项羽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
几千年前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身陷重围,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英雄末路,不由的怀念起因为放逐亚父范增而导致夫妻反目、回归彭城的虞姬。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反悔。此时,有一蒙面女子在将校的押送下进入账蓬。女子揭去面纱,莞尔一笑。项羽大吃一惊,原来来者竟是不久前楚汉鸿沟签定和约时放回汉营的汉王刘邦的夫人吕雉。吕雉此次只身入围,即肩负着刘邦让她劝降的重任,又心怀着自己的主意,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吕雉对刘邦有了清楚的认识。刘腹有韬略、奸诈狡猾,为了自己的帝业和生命,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利益。在彭城大战中,他为了轻车逃命,曾将亲生儿女数次推倒车下,这件事深深刺伤了吕雉的心。吕雉曾做为人质在楚营中羁留数年,对项羽的为人也有清楚的了解,项勇武无比,但有时却像妇人般仁慈。刘视女人如败履,寻花问柳,用情不专。项注重感情,用情专一。对这两个男人,吕雉进行了反复的比较。刘是成熟的政治家,项却是空前绝后的奇男子。

她清楚地知道,刘邦嬖爱的是戚夫人,他此次派己入楚营明着是让己劝降项羽,立不世之功,实则是借此动摇项羽意志。如果项怒而杀己,则将使汉军怒火冲天,士气大涨,而同时也为立戚夫人为正室扫清了障碍。如果自己能劝降面羽,也可为汉军减少损失,并且可以把头功归己,从而为战后削抑韩信等诸候的功劳做了准备。这真是一箭数雕的妙计。吕雉城府极深,但同时也是感情炽深、欲望如火。她在楚营羁留期间,曾与虞姬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她做为女人,对虞姬能得到项羽专一的爱情极为嫉妒。她的心,早已暗恋项羽。此次只身入楚营,她打定主意:劝项羽携己杀出重围,去过一种男欢女爱的世俗生活。如项羽不从,则伺机刺杀之,立此盖世功,进一步奠定自己做王后的基础。舞台上,吕后调动了女人的全部手段,对项羽展开了攻心战,使优柔寡断的项羽陷入了迷惑中。此时,令项羽朝思暮想的虞姬仗剑冲入大账。

时间在这一刻回到了暴秦已灭,项羽大军已经进驻咸阳。项羽沉溺在秦宫的奢侈的生活中,虞姬一怒之下,不辞而别,欲返江东。夫妻二人在坝桥上争闹不休。此时的虞姬,是一个没有政治意识的小女子,她撒娇撒痴,吃醋使性子,助长了项羽性格中儿女情长的一面,促使他坚定了放弃咸阳,返回江东定都的决心,酿成了大错。亚夫范增也来到坝桥,他陈述利害,力阻项羽的东还,甚至想拔剑刺杀虞姬。但项羽决心已定,怒斥范增,并下令火烧阿房,裂土分疆,永不再战,范增感叹不已。

岁月无情的飞走,此时,楚汉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一轮圆月照耀着羁押吕雉的囚笼。两个声势显赫的"第一夫人"会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话是在敌对的气氛中开始的。两个女人唇枪舌剑,互相攻击。但话题很快转移到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上。吕雉猛攻虞姬,说她耍小孩子脾气坝桥私奔酿成了千古大错,毁了项羽的帝业。虞姬反唇相讥,说吕雉私通审食其违背了为妻之道。吕雉凭着她的政治经验和老练,很快使虞姬处于劣势。但虞姬在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对项羽的深挚的爱情也是吕雉深受感触。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是:虞姬认识到,即便贵为皇后,但得不到专一的爱情,做为女人,也是致命的缺憾。互相攻击者其实暗中接受了对方的观点,醉心爱情的虞姬通过反思,下定牺牲感情,促使项羽成就帝业的决心。这一场戏决定了下开场戏中,两个女人的心理动机。

舞台上又是秦时的明月了,虞姬前来追赶被项羽放逐的亚父范增。范增被逐的原因是因为力阻项羽与刘邦和谈。刘邦指使陈平暗使反间计,使项羽对范增生疑。而此时的虞姬,通过那次与吕雉的交谈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她月下追范增,力劝范回去,继续襄助项羽与刘邦角逐天下,最终成就帝业。但范增已对项羽深感失望,虞姬力劝,范增稍有回意。此时,项羽带随从到,三人见面,不由回乙起当年坝桥追虞姬的情景,项羽心中恼怒,冷嘲热讽,范增怒气冲天,背疽大发,倒地而死。虞姬悲愤交加怒别项羽,项羽欲强使之归,虞姬以自刎相胁,项羽无奈,只得放虞姬返回彭城。

舞台上恢复第一幕结束时的情景,观众明白这是第一场定格后的继续。(虞姬听到霸王被困垓下的消息,星夜赶来。在围外被汉军扣住,刘邦听说后,却让兵士护送虞姬进围。刘深知困兽犹斗,他想,项羽一人能敌千军,但面对着两个女人,他不死也要脱层皮。)虞一上场,即看到吕雉在项羽怀里撒妖撒痴,她不由地百感交集,痛骂吕雉项羽,项羽百口难辨,吕雉则说要于项羽冲破重围去过男耕女织的甜蜜生活。虞姬痛极,道:大王,大王,想想国仇家恨,想想八千子弟,想想亚父范增,不要受荡妇的迷惑,冲出去,重整旗鼓,勿以女人为念,夺得帝业,天下美女任你挑选。言罢,自刎而死。虞姬死,项羽痛极,伏尸恸哭。吕雉见项羽如此,大失所望,遂以求欢为名,扑到项羽身上,暗拔匕首欲行刺,被项羽格开。吕雉请死,项羽手软,不忍杀女人,吕雉讥道:"你连一个想杀你的女人都不忍心杀,我注定你成就不了帝业!"吕雉退下,项羽火葬虞姬,突出重围。

尾声:突出重围的项羽单人匹马徘徊江边。江中,乌江亭长劝他上船返回江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这时,项羽却想起了虞姬。火葬虞姬的火焰燃起,虞姬火中站起,光彩夺目,如同凤凰。在火光辉映下,在琴声伴奏下,项羽痛苦地自白后,拔剑自刎。舞台渐暗,唯余一轮明月,继续散射着千古如斯的光辉。
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安徽灵县),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认为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京剧有《霸王别姬》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刘邦违背诺言(浑蛋),汉军围着楚军,然后用心理战术,把一堆楚军伏掳对着楚军的阵营唱着楚歌,项王很讶异的说:难道汉军已经得到楚国了?怎么这么多楚国人,然后他就开始想不开了,一边喝酒一边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难若何,意思是说(以下这一断为我个人上课笔记,不知道有没有写错),我这么如此的勇猛,可是是时局对我不利我的宝马骓也不会跑,骓不跑,也会给人家骑阿,那...虞姬阿虞姬.....你该怎么办呢,然后唱个好几次,美人虞姬也跟着唱完之后就自杀了,然后楚霸王就狠下心的杀出重围,项羽被追到江边兵败虞姬自杀在黄泉路上等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於“霸王别姬”故事仅有寥寥数笔: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於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裏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麽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麽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裏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意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为什麽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麽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只好作为一桩笑谈吧。

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就这样湮没在历史断裂的黑洞之中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豁达,历史循环论的切肤之痛,不过都是这种历史断裂的后果罢了

呵呵你也刚看完神话吧我也刚看完也挺好奇霸王别姬的刚才上网帮你找了下历史典故-霸王别姬
项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他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因此,项羽在性格方面的弱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但是在现代人心目中项羽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尤其是项羽和虞姬那段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引来后人无数的演绎和解读。那么在战场上失败的战神,又是如何成为令后人怀念的爱神呢?历史上的虞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项羽又是如何与虞姬洒泪而别的呢?

西楚霸王项羽面临战败,必须与江山、美人,与宝马诀别的辛酸令人痛心疾首。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歌,曾经自信无比的项羽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难,为什么面对虞姬的时候,却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了呢?而此时的虞姬又是如何与项羽告别的呢?

项羽面对美人,数遍吟唱《垓下歌》,并洒下了英雄泪。不管虞姬究竟和没和那首成熟的五言诗,但是这是英雄与美女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最后一次敬酒,那酒中有霸王的泪痕,那战火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可是在此时霸王仍然是率领十万士兵的统帅阿,他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却不合适宜的儿女情长起来了呢?项羽为什么不重整旗鼓、再现霸王雄姿呢?项羽究竟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呢?

虞姬陪伴霸王,年复一年,不停征战,她为情人忧心,为将士忧心。所以王立群先生认为,虞姬对项羽不是女色亡国,而是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真感情。当然虞姬的真感情也换来了项羽的真性情,可是项羽难道忘记了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想雄霸天下,在最后时刻情感的脆弱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那么,最终的失败究竟是谁造成的呢?虞姬对项羽的失败真的没有责任吗?虞姬在最后的时刻又是如何做的呢?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所向披靡的英雄,在最需要他坚韧不拔,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项羽对待爱情却又过了头。因为项羽在坦诚面对爱情的时候,却忽略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江山,忽略了随他东征北伐的好战友。理智的天平在此时身不由己地偏向了情感,那么项羽真的是一个感情冲动、念情念旧的人吗?

项伯作为项羽的至亲,并因此得到了项羽的重用,但是项伯却屡屡帮助项羽的对手刘邦,尤其是在鸿门宴上剑护刘邦,使项羽错过了一次最好的杀刘邦的机会。可是项羽是他的侄子,他却没有帮项羽的忙,项伯究竟在项羽的争霸事业上究竟干了些什么呢?项伯胳膊肘向外拐,项羽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


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帅,乘楚王项羽出征,暗渡陈仓,攻下彭城,进宫欲占羽妻虞姬。姬赖婢红花代身成亲,诓得刘邦令箭逃走。汉将觉察,带兵追杀,羽救之,并回彭城,生擒刘邦,后不听军师范增之言,误将邦释放。邦得张良作法相救,于戚家庄受招。羽追刘邦不及,与范增定计假书骗邦妻吕氏至彭城,拟将吕奸之,以报却戏妻之仇,适韩信攻城,遂将吕氏绑往军前羞辱。阵上,韩信用言激得项羽将吕氏释放,范增亦被气死军前。楚军中信埋伏,彭城失守,羽奋战救出虞姬,兵败乌江,后为张良过江东,整兵复楚歌吹散八千弟兵,虞姬也为羽霸业,自刎营中,勉羽逃仇。羽想渡江出师以来,百战百胜,谁料今日一败如此,军败妻丧,无颜过江重见父老,遂拔剑自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