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杨家将是怎么为国捐躯的

时间:2010-2-4 专题:杨家将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
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
军人。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
迁为崇仪副使。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
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
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辽国南下进犯,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极避战,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而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
人马,主动出击,傅潜都不听从,龟缩在中山。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将傅潜削职流放。宋真宗召见杨延昭,向他
询问边防策略。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父风,给他很优厚的赏赐。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
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
杨。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咸平
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杨延昭仍然担任莫
州团练使。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
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他上书认为:契丹顿澶渊,去北境数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
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等数州。可袭而取。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
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
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这落泪。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
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
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
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
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
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
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
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国与
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作为杨家
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
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
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
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
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
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创造出
了一个杨宗保。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到了明朝,又有人编撰出
《杨家将演义》,以及以《演义》为底本,写出了《北宋志传》,在戏曲中,杨家将的曲目更为兴盛,因为明朝中后期的形势,也是面临外敌入侵,朝廷积弱的局面,
杨家将的故事也得以在这个背景下流传。在杨家将故事整个的流传过程中,作为官方,是希望通过宣传杨家将,强调忠孝的思想,而在民间的流传,是一个个的传奇故
事,其中反映了许多民间愿望和思想。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也就在北宋初期,杨继业父子的生前和身后,杨家将的故事就开始广为流传。仁宗年间的欧阳修为杨延昭的侄辈杨琪所作的墓志中早已说:“继业……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杨家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私下三关》、《孟良盗骨》等在元代就已火红舞台,直到今天,《金沙滩》、《辕门斩子》、《天门阵》、《状元媒》、《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仍然是京剧和许多地方剧种常演不衰、大众耳熟能详的剧目。

老令公、佘太君、杨六郎、穆桂英等是否史有其人?他(她)们的故事是否都为艺术家的虚构?

杨业又名继业,五代十国时为北汉名将,入宋后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屏蔽北方,号称“杨无敌”。太宗雍熙3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不久,因东路军战败奉命撤退。西路主将潘美(即戏曲、小说中的潘洪、潘仁美)和监军王〖ht5,7亻〖kg-*3先(shēn)强令他出兵雁门关收复寰州。结果杨业陷入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杨业身陷重围,英勇奋战,一以当千,拼命冲杀,终因众寡悬殊,身负重伤而坠马被俘。他叹恨道:“业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最后不屈绝食而死。其子杨延玉也壮烈牺牲。这就是戏曲《金沙滩》故事的来源。

杨延昭根据《宋史》,杨业有七个儿子,历史上有事迹可考的只有延玉和延昭。杨延昭,原名延朗,年青时即随父出征,英勇善战,常为先锋。咸平二年,他受任保州沿边都巡检史,辽军大举南侵,他亲赴前线,率3千人固守遂城。辽方肖太后亲临城下督战,攻势猛烈,城中人心惶惶。他从容自若,发动军民,披甲执械,日夜防守,打退辽军一次又一次进攻。一直坚守到十月。一天,寒流南侵,气温骤降,延昭急中生智,乘夜发动丁壮以水浇城,天明之后,辽方发现,遂城变成了一座冰城,城下变成冰场,不得已乃弃围南下进攻满城。延昭乃乘势出击,辽兵大败溃逃。遂城之战使延昭威镇边庭,他也因功受赏被任为莫州刺史。第二年冬,肖太后为报遂城之仇,派精骑掩袭延昭,攻击遂西之羊山。延昭诱敌深入,以伏击战术再次大败辽军,并杀死其一名王。战后,延昭因功升莫州团练使,当地居民为这一胜利,将羊山秋名杨山。公元1004年,辽国30万大军大举南侵,杨延昭与寇准极力主战,并提出正确战略方针,可惜宋朝廷一贯投降苟安,竟在胜利之后订立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军在撤退中,大肆劫掠,所过州郡洗劫一空。杨延昭不顾朝廷“勿追契丹”的命令,独率所部万人追赶敌军至边界,大破辽军,夺回不少人马和物资。澶渊之盟后,杨延昭受命任莫州防御史,次年又升高阳关路副都部署,成为北方的干城。高阳关路辖十二军州,包括高阳关、瓦桥关、益津关三关,在今河北高阳、雄县、霸州一带,为宋辽边境重镇。杨延昭在这里驻守9年,威镇敌国,是名副其实的三关统帅。

杨宗保和杨文广在民间传说和小说戏剧中,杨宗保为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又是他的儿子。然据《宋史》,文广则是延昭之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曾巩的《隆平集》也都说到延昭有三子,为传永、德政、文广。看来杨文广为杨家第三代名将是可信的。文广在仁宗时被经略陕西的范仲淹擢用,后又随名将狄青南征,神宗熙宁时又调回西北边防任秦凤副都总管,威镇西夏。晚年杨文广调到河北,任定州路副都总管,继承其父祖未竟的抗辽事业。但宗保之名亦非全系子虚乌有,元徐大焯《烬余录》、明王世贞《宛委余编》中也提到其人,但它是出自史实呢还是出自传说,则不得而知了。

佘太君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不过她本性“折”,因同音而衍为“佘”,遂变成“佘太君”。清毕沅《关中金石记》:“折太君,德(yǐ)女,杨业之妻也。墓在保德州折窝村。”乾隆重修《保德州志》曰:“折太君墓在州南折窝村。北宋纪说曰,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岂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军节度史,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姻卜地于此与?……考岢(kě)岚志载,折氏,系德女,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上书陈业战殁之由,以原籍曾属岢岚耳。”由此可见,小说剧曲中的这样一位御侮抗敌的传奇式的女英雄,不是凭空的虚构。
出征--战死沙场
全都是冲在前锋,战死沙场
他割屁了才是捐躯
全都是战死的,两个例外
既然是杨家将,那楼主要问的应该是演义的事情。
杨继业,也就是杨业,撞碑而死,演义里说的是潘仁美不发救兵导致他被困,后不堪受辱而自裁废庙中。
大儿子杨延宗,假扮皇帝骗敌兵,敌人大将冲到面前的时候,他要把大伞底下的长枪刺杀,结果卡住了,反被敌人一枪刺死。
二儿子杨延广,看见大哥身死,尸体被敌人拖得满地跑,疯了一样冲上去抢,被敌人用长钩子钩住了身体,失血过多而死。
三儿子杨延庆,冲入敌阵厮杀,力竭后落马,反被踏死。
四儿子杨延辉,战乱中受了伤,昏厥过去,被战马拖入了大漠,后来遇到了公主,留在漠北十余年,还生了儿子,成了杨家的一个重要分支
五儿子杨延德,战斗中和大家失散,后来想起大哥和二哥的惨状,万念俱灰,刚好人在山西五台山附近,就出家当了和尚,不过后来出山抱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六儿子杨延昭,这个人是个大将,没有奸臣能扳倒他,快要六十的时候在三关病死,一辈子都放在了守卫边疆上。
七儿子杨延嗣,他羞辱了潘仁美的儿子,所以老潘最恨他,杨延嗣找他来要救兵,他不但不给,还让人把他绑在树上射了两百箭,活活给他射死了。

杨宗保,杨延昭的儿子,六郎死后接过防御边关的任务,不过他比较不幸,辽国摆了一个天门阵,他不会破阵,后来还有了娶穆桂英,让媳妇破阵,但是媳妇破阵前夕他匆匆入阵,被任道安使乱箭射死了。

杨文广,大宋另一位良将,镇守边关许多年,后来病死在任上,算是不错的了。

杨再兴,杨家的后人,在岳飞传出现过,一出场就威风八面,连挑了金国五个先锋,结果金国人败走,他前往追击,可惜不熟悉地形,马陷入了泥潭中,一时不能脱身,金国士兵反过来拉弓射箭,活活把他射成了个柴棚。壮哉!
好象是随父亲杨业在金沙滩与辽兵作战时为国捐躯的,杨六郎是病死的,杨四郎是投靠辽国.
打辽国,西夏阵亡..还有被潘仁美害死的..
打战后死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