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变法有?

时间:2010-2-4 专题:王莽改制
1、中国古代变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什么?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商鞅变法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

(7)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的措施是?对大地主触动最大的一项是?最能体现地主阶级属性的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9)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

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莽改制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改制中又激化了民族矛盾,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软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

(10)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政策服务于政治目的、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1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专制而获得政治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宪法等维新派政治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清政府“新政”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体制弊端显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多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商鞅变法
有代表性的有商鞅变法: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即奴隶制瓦解。
北魏教文帝南迁:经过北魏教文帝的南迁,学习中原文明,实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的一场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变法中的保甲法影响很大。
清代的百日维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一场阶级革命

戊戌变法


1商鞅变法,中国封建化的一大步
2,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大事
3,戊戌变法,中国资产阶级寻求救亡图存的尝试。
4,改革开放,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改革,正促进中国的飞速发展。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356996.html?fr=qrl&cid=207&index=5&fr2=query


1、中国古代变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什么?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商鞅变法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

(7)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的措施是?对大地主触动最大的一项是?最能体现地主阶级属性的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9)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

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莽改制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改制中又激化了民族矛盾,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软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

(10)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政策服务于政治目的、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1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专制而获得政治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宪法等维新派政治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清政府“新政”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体制弊端显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多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商鞅变法

明朝张居正,一条鞭税法

国家取消农业税


商鞅变法,吴起改革,王安石变法,百日维新,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都是

商鞅变法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啊,没有他秦过=国就不可能第一次统一中国。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中国社会正式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重大意义的多了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征服者总是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和文化所征服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青、齐、洛、豫、冀、秦、雍、徐、兖等州相继发生起义,北方边镇一带反抗逃亡频繁。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地深入地改革。孝文帝就承担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改革。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秦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的胡汉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诞生,使中国掀开新一面的民族风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