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藩镇割据局面

时间:2010-2-5 专题:唐朝藩镇割据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藩镇割据局面

第一,唐玄宗的那个什么府兵制还是募兵制让地方有了兵源第二,安史之乱让人们看到了中央政府的无能,勾起各地藩镇的野心第三,安史之乱耗费了国力,中央无法搞定地方
伟大的毛主席说过:枪杆里出政权.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实力削弱,而地方的节度史则握有兵权.慢慢发展下去自然不肯听命于中央,而在唐朝不象明朝那样以文制武,并没有设监军.于是乎就出现这种局面.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这些本是军事官职,但节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方镇并非都是割据者,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镇绝大多数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但是今河北地区则一直存在著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
安史之乱相关1.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就设立了许多节度使他们本就管辖面积广大且拥有铸币、官员任免等特权已经有了割据迹象如(安禄山)2.安史之乱中大将拥兵自重平叛之后他们便不听朝廷号令朝廷不得已还得给他们封官加以安抚如(郭子仪)3.安史降将本就不情愿归降叛乱结束后便在各地称霸一方朝廷不得已加封他们为节度使从而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如(朱温)4.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灾难百姓流离失所中央势力被极大削减加之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腐败严重朝廷号令不起作用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如(唐僖宗)
安史之乱改变了唐朝的命运,把它从兴盛拖向了衰败。而唐朝藩镇割据的具体原因,许多历史学家都写了很多书或文章,官方资料有许多。甚至教科书上都有。你可以去查下。如果要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大概也就是几个原因。第一,唐朝的王室就好象是一个黑手党家族的老大。说了就算,财雄势大,其他大臣就好象是小弟,特别忠心耿耿,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安禄山与史思明这两个小弟不但背叛老大,而且差点要了老大的命。有了他们做榜样。之后的小弟都有样学样,对唐朝王室的忠诚逐渐淡薄。第二、为了平息安史之乱,王室许给各地藩镇节度使许多权利,比如说税务收入,军队招募等,以换取节度使们对王室的忠诚,同时打击安史二人的叛乱。而这些权利一旦外放是很难收回来的。这样直接导致了王室从此丧失了对节度使们的控制能力。第三、就是我们老百姓了。唐朝初期的国泰民安并不代表着老百姓会永远感恩戴德。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纷乱未平,让老百姓很难再拥戴李氏王朝。第四、安史之乱让中央王室军队损失惨重,所以后期才会倚仗各地节度使和回纥的军队平叛。而安史之乱结束后,回纥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日益加大,王室又不得不继续加强边境藩镇的权利和军队,来仰仗藩镇来与外敌抗衡,变成了外长内消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安史之乱?因为中央集权不够,地方权力太大。特别是到了唐代末期,国立衰退国家根本无力平息叛乱,只能寄希望于地方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地区比如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类的)你要地方平息叛乱,那你就得允许他有兵权,一些人就借机扩张势力,所以才有了后面北宋建立的时候,把军官的军权都收回来,也间接的导致了战斗力衰退,在对北方名族南下的时候,无能为力!
藩镇之设在玄宗中期就开始设立。藩镇的设立极大加强了边境的防护,但也由此导致中央军力的降低。同时,唐朝开始采用的佣兵制导致了敌方将领对所部的强大控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控制,藩镇强,中央弱的局面开始形成。而到了安史之乱时,唐朝中央军队遭到严重打击,实力极大下降,不得不依靠地方藩镇和外族势力平息叛乱。安史之乱后,中央威信和实力极大降低,无力控制实力强大的藩镇。而地方藩镇在平息安史之乱中威望和实力进一步提升,有了对抗中央的力量。从而导致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唐王的衰落和大封节度使留下的后患
制度造成的。唐玄宗时期,节度使(藩镇最高首领)逐渐将军、政、财、人大权集于一身。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被严重削弱,而在镇压叛乱过程中,藩镇做大,中央无法限制藩镇的恶性膨胀,藩镇割据形成。
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直接原因;中央政权的衰弱.间接原因;对安禄山的部将处理不当,宽松节度使的建制导致各节度使势力膨胀.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原本李隆基封节度使是想对外的作战的,当时的节度使的权利比较小,有文官掌握内政的,节度使只是名义上的军事统帅,但是后来唐玄宗给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有些节度使是身兼好几个军镇的,比如说安禄山就节度2-3个军镇的,且10几年都没调动过,以至于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变成了世袭罔替,唐中央也没办法去处理,弄到最后军镇的老百姓只知道有节度使,不知天子何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