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什么说淝水之战发之偶然得之甚易?

时间:2010-2-15 专题:淝水之战
为什么说淝水之战发之偶然得之甚易?

一、淝水之战的偶然性:1。前秦刚刚消灭前燕、仇池杨氏、前凉、代诸国。统一北方,根基不稳。前燕慕容垂、仇池杨定、前凉张大豫、代拓拔焘都在等待时机复国。前秦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刚刚吞并了那么多的地方,根基非常不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2。前秦的士兵大多数与苻坚不是一个民族,从民族感情上讲,不希望前秦胜利。将军慕容垂(鲜卑族)等人心怀复国的异志,也在鼓励苻坚出兵,推波助澜。但是前秦的多数大臣对攻打东晋却持有反对的意见。二、淝水之战结束太快1。前秦自从王猛死后,就没有能够指挥这么大规模战争的可选人才,苻坚自身也不会打仗,却先跑的前线去指挥战争。2。苻坚自恃强盛: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行动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击退。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的进攻。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肥水,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3。北方不擅长水战,所以急于将战场转移到陆地上来,因为这样,所以中了东晋之计,引出了草木皆兵的尴尬局面,先锋战败,导致了其他各地的大军还没有投入战场就纷纷撤回。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这就是著名典故“风声鹤唳”的来历)。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呜呼!正是百万大军败于朱序一句:“秦兵败矣!秦兵败矣!”。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是的,因为符坚的决断过于轻率了
因为战争发生的很意外,了结的也很意外。百万大军只是因为一句“秦军败了。”就这么完了
得之甚易乃因符坚军鱼龙混杂,各族人心不统一,当然符坚也是低智商发之偶然乃是王猛生前曾阻止此事且王猛重相死后就打,谁会想到
是必然的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骄兵必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