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怎样看待林则徐镇压太平天国这一史实

时间:2010-2-20 专题:太平天国
这根本不是所谓时代的局限,要知道,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该做的事就不同.他为了保护国家完整安定,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不要拿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评判历史人物,这样只能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公平历史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随着时代的不同,统治阶级的不同,评价也不同,想想看岳飞抗金现在都被说是人民内部矛盾了,在今天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要翻身做主人,推翻封建主义压迫,但在当时,林则徐是要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自身代表的士绅官僚阶级利益,没有错,毕竟你不可能去和林则徐谈社会主义,谈和谐。

林则徐恐怕一直到临死之前仍充满着信心,认为自己一去就可以解决广西的纠纷。

他所了解的情况,大概只认为那是“新旧居民之间的斗争”,最多只不过认为是造反者把基督教这个外国的宗教当作统一的纽带。

林则徐由于死而作为一个谜结束了。

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年,林则徐可以说是吃了禁果的人,他已经不是在虎门岸边销毁大量鸦片时那样容易理解的英雄了。

难以理解的林则徐这个人物,也许能通过他对太平天国的态度而抓住一些有助理解的线索。可是,他未到广西就死了,变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英国林得奈在其著作《太平天国》(平凡社、东洋文库)中谈到这样一件事:林则徐先给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送去一封劝降书,洪秀全复书的内容充满了激烈的反清沦调。林则徐受到刺激,终于一病不起。

这是不可能有的事。林则徐十月初才接到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敕命,不管怎么迅速,也不可能这么快同广西的造反者之间打交道。而且洪秀全在金田举兵起义是十二月初十,这时林则徐已死。这一天是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曰,他开始称王。可以认为,在此以后才正式发表文件。所谓洪秀全的复信,如不是伪作,就是后来的“沼书”误传。

误传的动机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清朝的忠臣林则徐把“国朝”视为神圣。当有人把这个“国朝”说成是:“异族入主中夏,恃强兵武力,窃我宝器,攘我河山,据我政府……”那么他将作何反应呢?这是谁都想知道的。于是就这个谁都想知道的问题,编造了一个若有其事、假托的故事。

假设本来是历史学的忌讳,但人们还想知道另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当时没有死,还活了几年,作为追剿太平天国的钦差大臣而活跃的话,那将会是……

一般人都认为林则徐在潮州死去,对他是幸福。鸦片战争是英国这个外国的侵略,同英国作战的林则徐被人们视为民族的英雄。

太平天国是被压迫的阶级发起的革命运动。关于太平天国所走过的历程,虽有种种的问题,但它是一次贫苦的劳动者反抗统治者的斗争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它还高呼打倒异族(满族)的统治。

镇压这次革命的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不得不在历史上留下“汉奸”的污名。林则徐如不在潮州死去,恐怕也会依附统治者的一边,被列入镇压革命的人物之一。

太平天国延续了十五年。朝虽然已经没落,但还具有很大的力量和相当的权威。太平天国能与它对抗十五年之久,所以决不能和各地发生的昙花一现似的暴动同曰而语,应当说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完成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在它起跑的时候作了一个冲跑。

太平天国起跑时的冲跑确实不错,因此它才能一边进击,一边扩大自己的队伍。

站在镇压革命的清朝方面来说,在太平天国举兵时未能给予彻底的打击,这是留下后患、遭受十五年罪的原因。

清朝方面也许会哀叹自己命运不济。在重要的时刻,接连死去了被任命为镇压广西叛乱的三名最高负责人。

以后的二人姑且不说,第一个最高负责人林则徐的死,对清朝不能不说是一大恨事。

考察鸦片战争的经过,有一个重大的因素,我们稍一疏忽就会略过。在那次战争中,清朝方面是否善战,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起码广州的首脑们彼此没有反目,而是齐心协力,这是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的。

这么说,也许有人会反驳:“不反目、齐心协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可是,清朝的制度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在它的高级官僚制度中贯穿着一条“相互监视”的粗线。

在中央政府里,相当于各部部长的“尚书”要任命满人和汉人各一人,管辖同一个行政机构的长官有二人,其目的是彼此相互监视。相当于副部长的侍郎有左侍郎和右侍郎,分别各任命两名满人和汉人充任,即副部长有四人。顺便说一下,在太平天国举兵的那一年,后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大头目的曾国藩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礼部管辖仪礼、教育、考试工作,所以不过是教育部副部长,而且是左右、满汉四名副部长中的一个。

地方长官只有一人,但也巧妙地形成相互监视的制度。

拿道光三十年的情况来说,广东巡抚(省长)是叶名琛,广西巡抚是郑祖琛,另外还有一个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的两广总督的官职,担任这个官职的是徐广缙。这并不是说巡抚之上还有总督,他们相互之间是对等的关系,原则上是“会同”(协商)。也就是说,要他们互相监视。

从这种制度也可以看出,反目是必然的,同心协力反而是例外。

在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派赴广州时,两广总督是邓廷桢,广东巡抚是怡良,广东海关监督是豫厚庵,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广州的这些首脑们终于做到了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如果认为齐心协力是理所当然的,那就会忽略过这个重要的因素。

在广州的这些首脑们当中,巡抚和海关监督是满族,邓廷桢一度曾经赞成过弛禁鸦片的意见。这些想法各异的大官们起码没有互相反目,应该说是近似奇迹。

很早以前,中国拍摄过一部电影《林则徐》。在这部影片中,豫厚庵是作为同林则徐对立的投降派的首领出现的。可是,在林则徐被贬谪离开广州时,曾把行李寄存在豫厚庵处,在此以前也经常以诗喝和,这说明他们不但没有反目,而且关系很不错。后来《林则徐》电影脚本出版,其附录中记述了电影拍制的过程。读了这个附录,其中果然谈到因为找不出同“好人”林则徐相对立的突出的“坏人”,所以硬把豫厚庵拉来充当。

在鸦片战争的前半期,广州的首脑们之所以没有相互反目,据我的推测,恐怕是归功于林则徐这个“人物”。

他似乎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包括道光皇帝在内,凡是见到他的人,好象一下子就对他心悦诚服。邓廷桢把他看作是终身的知心朋友,他被流放到新疆后,当地的官员们也都成了林则徐的崇拜者,因此在流放生活中仍受到宾客般的待遇。

他为人诚实无私,但不死板生硬,他有着诗人的心地和永不枯竭的风趣。

前面已经说过,太平天国发展成为长达十五年的大乱,是由于起跑时的冲跑好。这次起跑之所以跑得好,乃是由于清朝方面征讨军的首脑们反目。

林则徐已经死了。

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的两广总督徐广缙不知道林则徐已死,还悄悄地派急使给北京的皇帝送去奏折说:广西巡抚郑祖琛是一个只会粉饰的人物,而且年老多病,掌握不了部下。应把他革职,让这次任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兼任广西巡抚。

林则徐死后不久,率援军赶来的前云贵提督张必禄也在广西的浔州病死,也有人说是战死。

张必禄是老将,是士卒出身的身历百战的勇士。从清史列传上看不出他的年龄,但记载他于嘉庆元年(一七九六)作为志愿兵去参加征讨四川、湖南的“教匪”之乱。从这一年算起已过了五十四年,假定他是二十岁当志愿兵,这时已经七十四岁。从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来看,这是相当的高龄了。

中国人具有敬老的精神,老人说的话,勉强一点也要听。也许是为了防止反目才任命了这样的老将。可是,事与愿违,张必禄死了。

朝廷任命前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来接替林则徐。广西巡抚革了职,任命周天爵来接任。

过年是咸丰元年(一八五一)。

钦差大臣李星沅与两广总督徐广缙早就开始反目,广西巡抚周天爵站在徐广缙的一边。广西的军司令官——提督向荣和巡抚周天爵不睦,而且由湖南派来的军队不服从向荣的儿子继雄的命令,在战斗中消极怠工,企图把战败的责任推给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向荣忍无可忍,用四川兵代替了湖南兵。

向荣是四川人,他只有军权,军粮和辎重要由地方长官调拨,跟向荣不睦的周天爵及其后台总督徐广缙,用断绝粮草来整军队。

钦差大臣李星沅的处境更是非常困难。最后他向北京哀求:请特别任命另一位“总统将军”。

北京的皇帝派出了大学士赛尚阿,但严厉地谕示李星沅、周天爵、向荣三人说:另特派一人,但你们不能因此而旁观。

李星沅给向荣写信建议,要“异姓同心,无分彼此,和衷共济”。意思说,不要建立派阀,让咱们和好合作吧。这不是建议,而是哀求。

赛尚阿到达之前,李星沅在广西的武宣病死。北京任命赛尚阿为接任的钦差人臣。

正因为是这样的状况,太平天国才能在起跑时狠劲地冲跑了一下。也可以说,正因为有这样的官员,才促成了太平天国之乱。

林则徐如果不在潮州死去,进入广西后还能活几年,也许在首脑们中间就不会发生反目,因而洪秀全等人的起跑也可能不那么顺利。当然,林则徐的人品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巨大潮流。

林则徐始终是鸦片战争的英雄,他作为一个后人的崇拜者,恐怕要感谢命运安排他跟太平天国只发生这么一点关系。

林则徐贬谪新疆后,仍奉命在当地监督开垦工作,新疆的开垦实际上就是兴修水利工程。从绿洲或天山山脚下等有水的地方,把水井联在一起,在沙漠的下面建成水路,把水引到缺水的地方,这称之为坎儿井。据说这是古已有之的方法。但听说新疆人把它称作“林公井”。不是林则徐发明的方法却这么称呼它,大概是因为他造了许多坎儿井。在去新疆之前,他也曾奉命去监督过黄河的修复工程。我们不应忘记林则徐还有着治水工程专家的一面。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所以把他的其他不少方面掩盖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