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官渡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0-3-12 专题: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编辑本段]二、官渡之战背景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编辑本段]三、官渡之战序幕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编辑本段]四、官渡之战前期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编辑本段]五、曹操首胜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编辑本段]六、战局转机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面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编辑本段]七、乌巢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编辑本段]八、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后又将袁绍残余军在河的北面消灭[编辑本段]九、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曹操建立了魏国。[编辑本段]十、曹操军胜利的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荀彧。
1.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把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大破袁军。
3.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昌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就是曹操与袁绍,最著名的战役。以少胜多的战役。


[编辑本段]一、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编辑本段]二、官渡之战背景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编辑本段]三、官渡之战序幕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编辑本段]四、官渡之战前期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编辑本段]五、曹操首胜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编辑本段]六、战局转机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面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编辑本段]七、乌巢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编辑本段]八、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后又将袁绍残余军在河的北面消灭[编辑本段]九、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曹操建立了魏国。[编辑本段]十、曹操军胜利的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荀彧。
1.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把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大破袁军。
3.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昌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编辑本段]一、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编辑本段]二、官渡之战背景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编辑本段]三、官渡之战序幕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编辑本段]四、官渡之战前期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编辑本段]五、曹操首胜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编辑本段]六、战局转机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面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编辑本段]七、乌巢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编辑本段]八、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后又将袁绍残余军在河的北面消灭[编辑本段]九、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曹操建立了魏国。[编辑本段]十、曹操军胜利的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荀彧。
1.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把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大破袁军。
3.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昌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多少年来,人们谈论“三国”故事,往往带有“尊刘抑曹”的倾向性,这与封建的正统主义思想大有关系。刘备姓刘,是汉朝皇帝的本家,就受到人们的尊崇;曹操是汉室大臣,独揽了朝政,他的后人又最终替代了刘姓皇帝,改国号为“魏”,于是就遭到舆论的贬斥。

其实在东汉末年,皇帝成了傀儡,有权势的臣子,或者在朝专政,或者在外拥兵,都没把皇帝当回事,不过都假借“保护天子”的名义,讨伐对方。这官渡之战的双方——曹操和袁绍,就代表这两种势力。

曹操自杀了董卓、灭了吕布,声威大震,成了炙手可热的汉大丞相。帐下的文士如孔融、郭嘉、荀或、程昱,武将如夏侯敦、曹仁、张辽、许褚,皆为佼佼之才。正待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忽然消息传来:坐镇河北的袁绍兴师讨伐,一场恶战势不可免。

声讨曹操的檄文,贴满许昌的大街小巷,曹营的将官,也烦躁起来,再看曹操,却是连日闭门不出。这天时近中午,许褚、张辽两位将军,来到相府,求见丞相。

门官挡驾,说:“丞相患头风病,眩晕不止,不能会客……”

许褚急得跺脚。张辽说:“让我们进去探望一下病情,可以么?”

门官只是摇头:“丞相要怪罪的!"

这时里面侍从出来传话:“丞相请客人二堂叙话!”

曹操的病不是装的,他脸色发暗,眼睛难得睁开。一见许褚、张辽便问:“袁绍兴兵,你们怎么知道的?”

许褚从袍襟里掏出檄文,说:“街上都是这种东西!"曹操正待接过,张辽拦住说:“这篇檄文,言语刻毒,辱骂丞相,不要看了。”曹操苦笑一下,说:“袁绍兴兵我都不生气,还怕挨骂么?”说着接过檄文就看。这篇檄文,乃袁绍帐下记室陈琳所作。文字犀利,语气逼人,历数曹操的出身经历,罗织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种种罪名。曹操默读一遍,冷汗涌出,顿时一身轻松,病也没了,不觉呵呵地笑起来。他说:“这个陈琳,撰文骂我,却医好了我的头风,真该谢谢他!”二将请示御敌之策,曹操并未正面做答。这时,侍从来报,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

曹操送走二将,迎进许攸。许攸人在中年,文人气质,能言而不乏诚挚,敦厚而内含机敏。曹操以旧友故人的身份设酒款待,他却不回避为袁绍做说客的使命。一番寒暄,话归正题。曹操问:“老夫与袁绍交锋,谁胜谁负,先生有预见吗?”

许攸道:“依我看袁绍必胜。”

曹操沉着地笑笑,说:“请道其详。”

许攸说:“我主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拥有青、幽、并、冀四州的疆土,雄兵百万,不是虚夸。帐下有田丰、沮授、逄纪、审配等出谋划策,颜良、文丑、张邰、高览、淳于琼等勇冠三军。袁公振臂一呼,天下诸侯无不响应。而丞相你只有许昌弹丸之地,兵力怕是不足十万。论资望、实力,样样不及袁绍,若敢与之争锋,岂不是自取灭亡么?”听他谈论时,曹操不住点头,待他说完,曹操认真地发问:“依你之见呢?”

许攸道:“若肯听我愚见,丞相不如归顺那袁绍,凭您的才干,封侯不在话下。”

曹操大笑起来,笑得许攸有些尴尬。曹操说:“子远(许攸的字)哪!老夫若为个人的名位,倒可以投降,无奈身已许国,不能不为天下苍生着想。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于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更非明主,我曹操岂肯依附他!”

许攸说:“袁、曹交锋,势力悬殊,丞相不可过于自信。”

曹操郑重地告诉许攸:“袁绍的致命伤在于纵容豪强大户,欺压小民百姓。豪强之间,尔虞我诈,民怨日深,祸患难平。曹某势力虽小,但主张压制豪强,扶植小民。许昌一带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度,深得民心。平民百姓决不会拥戴袁绍那样的人来占据许昌的。谁胜谁负,你我拭目以待。”

这些话说得许攸有些动心:自己曾为袁绍征粮筹款,那些豪强大户如审配之流,纵容家人抗交粮税,向小户转嫁负担。袁绍得知也不以为怪;这次出使,见许昌一带臣民富庶、市井繁华,也许曹操说得不差。想到这里,他感到劝降无效,只得起身告辞。

“子远,”曹操说,“我料定袁绍败灭为期不远,先生大才,何不留下来共同成就大事?”

“不!”许攸摇头说:“攸多年跟随袁绍,两军交锋,我要助他一臂之力。”

“哦,请问怎样助他?”曹操饶有兴趣。

“劝他压制豪强。”许攸认真地回答。

曹操点点头,却又提醒他:“那样做,你在袁绍那里就无法立足了!”

“这……”许攸迟疑一下,又掩饰地说,“自有袁公作主。”

曹操命人取良马一骑、锦袍一袭,赠给许攸,亲自送出府门,再三叮嘱:“如果在袁绍军中有不得意处,千万来投我,自会诚心相待。”许攸十分感谢,但辅佐袁绍的初衷不愿改变,辞谢了曹操,上马离开许昌。

许攸去后不久,袁绍派大将颜良为先锋,率精兵十万,攻取白马坡,曹操亲自引兵十五万,摆开战场。当时,关羽正在曹营,应邀上阵,为曹操斩了颜良,曹军出师获捷。

随后,曹操又在延津,用粮草、马匹为诱饵,赚杀了袁绍的另一名大将文丑,力挫袁军的锋芒。

袁绍连伤两员大将,十分气恼。亲自点动七十万人马,浩浩荡荡渡过黄河,直逼曹军驻地——官渡。只见曹营寨门紧闭,旌旗飘扬,袁绍在马上高呼,要曹操到阵前答话。

不一会,寨上敌楼站出一个人,气度雍容,不矜不躁,正是丞相曹孟德。他拱手为礼,说:“袁公驾到,曹某失迎。在此专候多时了!”
袁绍却没有这番客套,张口就骂,意在讨战。曹操说:“先施礼,后交锋,这是我的规矩,仗么,有你打的,怎会让你白来一趟呢?”于是,袁、曹两军摆开阵式,大战一场。袁军兵多将广,来势凶猛;曹军以一对十,暂居下风。

曹操坚守营寨,袁绍使人轮番攻打,未能攻破曹营。两军相持一月有余。曹军人力匮乏,粮草不济。有人主张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但曹操自己却另有远见:袁军长途远征,不能久持,再坚持一月,形势必有变化。他一面布署坚守营寨,一面派人回许昌催粮。不巧,催粮的差官被值哨的袁军捉住,押到许攸帐中。

许攸看了从俘虏身上搜出的书信,知道曹营缺粮的内情,觉得非常重要,于是带了书信,来见主公袁绍。

袁绍无惊无喜,神色淡然地看看这封信,说:“我知道了。”

许攸忙问:“主公,曹营缺粮是个机会,我们怎样打算呢?”

袁绍反问许攸:“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许攸:“分兵攻打许昌。”

袁绍冷笑一声,盯着许攸:“这是曹操的调虎离山计吧?”

许攸见袁绍这种神色,很是茫然……

袁绍说:“前者命你出使许昌,曹操赠你良马、锦袍,有什么大事相托吗?”

“……”许攸听懂了,袁绍在说自己背主求荣,替曹操散布假情报引他上钩,许攸觉得蒙受了奇耻大辱,他跪下表白:“贪贿叛主,非许攸所为,望主公详查之后,公正处置。”

袁绍气犹未消,指着许攸说:“我早就怀疑你了!近来我命审配去你家乡征粮,你的子侄有意抗拒,审大夫已将他们下狱论罪。等我把你的事查清,再来惩治你!"

袁绍不由申辩,让军士把许攸轰出大帐。

许攸伤心地回到自己的营房,想着自己多年与袁绍共事的情景,又想起曹操对袁绍的评说,他恨自己不识人,才有如此下场!愤怒之际,他拨出佩剑,对准自己的胸口……突然,一位亲随老军卒缪诚闯进房来,他夺过佩剑,抱住许攸,说:“老爷何必寻此短见?袁绍骄横,不辩忠奸,自无好下场,曹公能礼贤下士,老爷就该去投奔他,何必坐等祸来呢?”许攸沉吟一刻,吩咐:“备马!”

在迷茫的夜色中,许攸骑马离开袁营,直奔曹操营寨而去,中途,他遇上袁军的粮车,源源不断地驶向乌巢粮库,一条绝妙好计,在许攸心中生成……

因为许昌方面没有消息,曹操闷坐在帐中,愁眉紧锁,忽闻许攸来投,甚是欢喜,亲自出迎。“唉!许攸长叹一声,说:“不听丞相劝告,落得家破人亡,如今单身来投,好不惭愧!”曹操好言抚慰,又说:“子远此来,必能助我破袁。”许攸径直问道:“军粮还充足么!曹操一怔,回答说:“够一年之用。”

许攸笑笑,说:“未必吧?”

曹操改口说:“半年还是可以的。”

许攸站起身来,说:“告辞了!”

曹操拦住他,问道:“为什么要走?”

“丞相”,许攸严肃地说:“我真心来投,还要为你献计,你怎么欺骗我?”

“子远”,曹操解释道:“军中机密,胜负攸关,真不敢轻易说出,我们的军粮,将够三个月用。”

许攸笑了,他说:“人言曹公多诈,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曹操屏退左右侍从,附耳密告许攸:“粮已用尽了!你可有救急妙策?”许攸点点头,也想捉弄对方一下,故意说道:“有人向袁绍献计,说曹营粮草将尽,应分兵攻打许昌。”

“啊!"曹操大吃一惊,盯住许攸,思索有倾,忽地笑了,说:“此人这条毒计,袁绍未必采用,是吧?”

许攸不解,问道:“您怎么知道袁绍不用呢?”曹操眯起眼睛,指点着说:“袁绍若是言听计从,你也不会到这儿来了!”

说罢,二人和解地大笑起来。许攸说:“丞相无粮,袁绍却有;距此仅四十里的鸟巢,便是袁军屯粮之所,守将淳于琼好酒贪杯,丞相及早差人扮做袁军将士,潜入乌巢,烧掉袁绍军粮,官渡一战即可告捷。”曹操听罢,深施大礼向许攸道谢,说:“仅此一计,胜过雄兵数万啊!”

曹操与许攸,详细安排了鸟巢烧粮的行动计划:次日黄昏,由曹操带领张辽、许褚、夏侯悖、夏侯渊、曹仁、李典、徐晃、于禁及五千马步军土,打着袁军旗号,束草负薪,向乌巢进发……半夜,火光四起,烟雾弥空,袁家官兵哭嚎惊窜,曹军将士呐喊追杀。官渡之战局势陡转……这场战争,此时才定胜负:袁绍大军或死或降,余者四处逃散,袁绍只带八百多人渡河奔命;曹操大获全胜,回许昌庆功。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