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官渡之战

时间:2010-3-12 专题: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略写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天灾人祸不断,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至建安四年(199年)夏,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所以总体作战形势利袁而不利曹。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12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曹操,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于建安五年(200年)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并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仅带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261.htm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χ骷岢郑懿儆谑且?方面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困难。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作出错误处置,只派一部兵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营垒。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其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网罗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除此之外,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χ骷岢郑懿儆谑且?方面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困难。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作出错误处置,只派一部兵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营垒。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其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网罗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除此之外,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很多人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袁军,都认为曹操智勇过人。“胜者为王败者贼”,无论《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官渡之战中曹操聪明而袁绍是个笨蛋。以少胜多的胜利自古以来每每令人赞赏,但是大家仔细想想看,曹操和袁绍当时被称为中原两强,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的,为什么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也许是两万或三万)而袁绍却有10万之众呢?(曹操再穷也不会只有1万人守卫中原吧)而且为什么袁军兵那么多不缺粮曹操兵那么少反而会缺粮呢?形成这种情形其实恰恰说明了袁绍战略的成功,曹操战略的失算。因为曹操当时把军队演黄河布防,把布将都派了出去,曹操这么做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误以为袁军会全面进攻;二是曹操不知道袁绍会从哪里开始进攻;所以,曹操分散了兵力,兵法有云: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袁绍正是利用曹操人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渡过黄河直捣官渡,所以从当时形势来看,袁绍那么做其实是对的,而相反如果按照田丰的计策分兵骚扰曹军的话就会正中曹操下怀。后来曹操虽凭借出色的谋略消灭了颜良文丑两支军,本以为袁绍会害怕曹军而撤兵。但是曹操却又失策了,袁绍拒绝了沮授建议,把10万袁军渡过黄河,直捣官渡。而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还伤了二三千人。袁绍集中用兵,以多击少,直逼许昌,打乱了曹操原本的军事部署,造成了只有曹操本队以不足1万面对袁绍全军10万的局面,袁绍占拒了绝对的主动和上风。面临如此的困境,曹操信心大失,向许昌的荀?写信打算撤回许昌,在荀?极力劝阻之下才放弃了撤军举动。曹操兵少,没有实力与袁军抗衡,只好坚守等待时机,同时,曹操命官渡附近的徐晃军想方设法截烧袁军的粮食,虽然徐晃打败了韩猛的运粮军,烧了粮食。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这并没有影响袁军。而恰恰相反袁绍对曹操运粮队的打击却很严重。袁绍又派刘备深入曹操的敌后---汝南,发动当地群众和黄巾军打游击战和骚扰战。使得曹操不但兵少的可怜连粮草都奇缺。所以袁绍当时在战略和战术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和成功的,而沮授的忧虑是多余的。然而老天却偏偏倒向曹操这一边,袁绍身边的许攸叛逃曹军,建议曹操偷袭乌巢------袁军的总屯粮处。这个建议是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和不理智的,因为乌巢坐落于袁军大营以北,如果被袁军发现或被乌巢的袁军打败的话,曹操和曹军决无生还可能。但是曹操当时只有1个月的粮食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曹军也会因粮断而被消灭。所以曹操决定孤注一掷,在乌巢拼死一战,“士卒皆死战”,终于把乌巢的粮食烧光了。这下该袁绍面临生死抉择了,袁绍其实心里清楚,即便让所有军队都去救乌巢,也无法挽回乌巢的粮食了,袁军军心大乱是迟早的事,所以袁绍痛下决心,让大将张合率重兵进攻官渡大营,对乌巢粮食被烧一事对全军保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10万袁军免遭溃败。关于史书上记载,张合后来的反叛是因为郭图的谗言的事情,我认为这有点让人无法相信。我个人认为,这段记载不过是为掩盖张合叛离袁绍的事实故意写的托词。真实情况可能是,张合在攻打曹营的时候受到了曹军的攻心战,或者张合是因为其他原因故意的叛逃曹军而造成了袁绍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不管怎么说,曹操胜利了。我认为,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像《三国志》上写的那样,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多么高的智慧,认为曹操大智大勇什么的,从曹操陷入兵少粮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绍其实在官渡之战前期和中期的策略是正确的,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其实也不是多么高明。曹操能赢得这场战争,运气成分很大,曹操所谓的大智大勇,他偷袭乌巢的举动,其实不过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如出一辙,曹操仅仅体现出了项羽的拼命精神而已,而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的打仗方式。袁绍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唯一的缺点就是御下不严,用人不是很妥当,导致乌巢失守,张合叛逃。不过史书毕竟是魏国人和晋国人写的,自然要抬高曹操和张合,贬低袁绍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那就是袁绍的军事能力并没有那么差,曹操虽然很有谋略,但也不是像常人认为那样那么用兵如神而没有纰漏。汗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统据北方的袁绍依托自己强大的兵力,与实力明显弱小的曹操大战一场,史称官渡之战。结果是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操、袁绍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决战势在必然。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后方巩固,兵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仅一二万人,且所占之地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曹操颇有军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他先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干延津之战中大败袁军,斩袁名将文丑。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寻战机,如此阻扼袁绍10万大军达半年之久。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东汉末年,群豪并起,军队人数较少的曹操在官渡打败了人数较多的袁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