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马陵之战

时间:2010-3-18 专题:桂林之战
马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前,魏国和韩国进行了一次大战,此次大战前庞涓已经经历过桂林之战,必然会防止齐楚有类似于围魏救赵之举,但是为什么庞涓会兵败身死呢?还有韩国的申不害刚刚在韩国进行变法,而且还有成效,并且组织新军,但是这新军为什么对处在衰退期的魏国铁军却无还手之力?还有马陵之战后,当时中国有无统一的可能?
孙膑也知道围魏旧赵只能用一次,庞涓吃了一次亏后大梁必有防备,所以马陵之战中孙膑用的是是围魏救赵,而是诱敌深入,他每天减少一部分军队作饭用的灶,庞涓以为这是因为齐国军队士兵士气低落,逃兵越来越多,军队人数越来越少,于是就率领一队骑兵亲自去追,结果中了埋伏,战败身亡。申不害是政治家不是军事家,而且韩国国内也没什么象样的军事家,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秦始皇的时候也说过韩国是个出思想家、政治家的国家,但是没出过著名的军事方面的人才,所谓千军一得、一将难求,统帅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我想也不必再赘述了吧?再说,当时魏国军队也没有衰退,马陵之战以前,魏国仍然是当时的军事强国。马陵之战后,短期内中国是不可能统一的,因为要统一必须有一个国家对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当时齐国刚刚打败强魏、锐气正胜,楚国和赵国这两个传统军事强国国力还很强盛,秦国也很强大,这几个强国相互牵制,其中任何一方想统一天下都很困难,所以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一个问题:首先得对庞涓这个人有所了解,历史上的庞涓很有军事才能,但是很自负,作为师兄的孙膑对此非常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由于庞涓的自负,因此他断定孙膑不会再来此招,还有就是他猜齐国内部还不至于同意打魏国第二个问题: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是简单的变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韩国,韩国也不具备深彻变法的条件和环境,因为在那种环境下韩国还能生存,最重要的是申不害思想的是法家的另一块——吏治,虽然建立了新军,但新军尚未训练好,还不具备打大战的能力,魏国铁军虽处在衰退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军事指挥是庞涓,这个时候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而韩国军事指挥没有大才,申不害不怎么懂军事,因此相较之下韩国就不行了,能打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马陵之战后,中国还不具备统一的可能,魏国虽败,但仍然是最大的,但是他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他的目标也不是统一中国,而是称霸,真正有机会是在秦国和魏国大战之后,魏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变成了最强大的,但有机会不等于具备这个能力,那时秦国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马陵之战时,从庞涓率领的魏军迅速回头追击齐军(虽然最后结果很糟)来看,我认为庞涓实际上已经料到孙膑会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计谋,并且将计就计打算凭借强大的魏军一举歼灭齐军主力吧。只不过他没想到这一次孙膑表面上“围魏救赵”,其实打得主意也是歼灭魏军主力,用了“退兵减灶”的计谋诱使魏军莽撞的冲进了齐军的包围圈。韩国是三晋之一,也有所谓新军,新军未必不强,但毕竟韩国是三晋中最小的,兵力有限,加之新军初成,尚未经过战争考验,与三晋最强的魏国相比,实力上自然要差很多。马陵之战后,齐国声势很高,但齐国并不足以吞并六国,别说六国,连已经战败的魏国都未必能拿下。当时对中原各国军队战斗力有这样的评价:“齐之技击不及三晋武卒,三晋武卒不及秦之锐士”,也就是说,除了燕国,齐国军队战斗力是最差的(这也是庞涓中了减灶之策的原因之一)。就算挟马陵之战大胜的威风,齐军战斗力不足的缺陷也是难以弥补的,就算吞并了三晋,还有秦之锐士呢,加上早就可以征召百万大军的楚国,齐国还是毫无胜算。况且秦楚两国怎么可能看着齐国吞并三晋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