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赵普读的是什么书读书与临政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时间:2010-3-19 专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文言文课文赵普中的问题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代皇帝对于功臣大多遵守这样的法则。于是有了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李善长。相形之下,赵匡胤能够对功臣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安享晚年,已经是非常够义气了。

商场如战场,如今的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富豪诞生。一个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在某个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作为老板,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往往是怎么对待当年和自己一起白手起家的草根兄弟。当今社会法律健全,老板当然不可能像古代帝王那样杀功臣。不过能够同患难不能同富贵依然是个普遍现象,于是当年情同手足,如今大吵一架、一拍两散的情况比比皆是。

那么,事业成功之后,老板和功臣们就不能继续共事、再创辉煌吗?理论上当然可以。不过现实背景下大多不可行。一来随着公司发展,当年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的草根伙伴未必还能适应大公司的职位要求;二来,中国几千年的“亲亲”社会使得功臣们很难做到不居功自傲。我所在的公司从几万元、六七个员工起家,六年工夫发展成本市同行业数一数二的成功企业。老板为人善良,不仅没有兔死狗烹,还处处对老员工给予特殊照顾。按照“黄埔一期”、“黄埔二期”不等,老员工有的可以不扣钱请事假、可以迟到早退;有的可以出错不扣钱……而新员工,哪怕也已经干了三四年,却一切从严,该怎么扣就怎么扣。为了公司发展,老板也从外面招聘了一些管理人员,有的职位在老员工之上,可薪水、待遇却不如比他们职位低的老员工,日常管理中也没有什么手段可以约束“功臣”部下。久而久之,公司暮气沉沉,每况愈下,终于又渐渐回到了起点。

不忍对功臣下手,总觉得自己对于他们有尽不完的义务,最终公司难以发展,这些老员工也未必就感激这样的仁慈老板。所以如果觉得当年和自己一起闯天下的兄弟,现在有可能成为公司发展中的消极因素,作为老板应该学赵匡胤果断下手,杯酒释兵权,一次性重奖他们一笔创业或者改行的资金,既仁至义尽,又不为感情所累,可以轻装上阵,开始新一轮发展。

道是无情却有情,假如赵匡胤当年没有杯酒释兵权,多年以后,也许随着矛盾的发展,他对当年这些事业伙伴最终不得不撕破脸皮,痛下杀手。与其如此,不如趁矛盾没有产生之前有个相对和谐的选择。
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耽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新贵集团取代留用的后周旧臣的重要举措.从这一宋初政治演变的主线索来看,石守信等大将集北宋开国元勋与后周旧臣于一身的复杂性,是"杯酒释兵权"得以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宋太祖和赵普之间的相关争论主要不在于要不要解除留用诸将的兵权,而是在什么时候解除他们的兵权,即时机的把握问题;宋太祖在禁军中用以取代留用的后周大将的新贵群体,是由他亲自创建和指挥的嫡系部队殿前军中的亲信们所构成,包括其嫡系部下和亲兵卫士两部分.宋太祖一朝禁军指挥权的转移,呈现出由留用的后周大将向宋太祖的嫡系部下转移,再由宋太祖的嫡系部下向其亲兵卫士群体转移的明显轨迹.
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耽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赵匡胤自唐末以后,数十年之间,换了十个姓的帝王,争战不停,宋太祖建立北宋后,惟恐以往握有军权的武将取而代之的事件重演,采纳谋臣赵普之策,谋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建隆二年(961年)春,他先撤销禁军最高职位殿前都点检一职,改任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为成德节度使。七月,又藉宴饮之名,召集拥戴他称帝的禁军高级将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宴饮。席间以“君臣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为由,采用赏赐良田美姬为诱饵,加之武力相胁迫的办法,逼诸将交出兵权。于是,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将领皆请求罢免中央军职。后以资浅才庸、易于控制的韩重、张琼等分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而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兵权。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又设宴款待镇守一方的几名节度使,劝他们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史称宋太祖此举为“杯酒释兵权”。
因为五代十国的政府更替都是军政府造成的,都是军人哗变而后掌权。所以赵匡胤的这个做法,实际上是结束了军政府的更替,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政局。赵匡胤为了防止发生类似的军事政变,就剥夺他们的军权,给与丰厚的俸禄.宋朝为进一步达到这一目的,常以文臣率兵,故而在与辽金西夏蒙古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赵普》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是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的历程,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派员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半部《论语》治天下”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记,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赵普第二次做宰相,朝中有人不服,讥笑他平生所读只一部《论语》而已。宋太宗赵光义闻言召见赵普询问。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