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河南沁阳的狗市场在哪里?

时间:2010-3-30 专题:长平之战
河南沁阳的狗市场在哪里?
杰克星空,往东100米
我还是要从网上找个文章给你看看!

         赵括的黑锅要背多久-长平之败并非因为纸上谈兵 
长平之败,使赵国从此一撅不振,赵括当时即使侥幸逃回了赵国,恐怕也得被赵王砍掉脑袋。那么,长平之败的责任全在赵括么?如果用时下流行的“问责制”来问责的话,这事可能就复杂了。  

首先:用赵括为将是谁的错?赵括这个统帅可不是象时下有些官那样是跑来、买来的,而是赵王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任命的。赵王为什么要换掉廉颇?我们替赵王想想:秦军占了本属自己的上党,如不夺回来,对国内的舆论怎样交代?其它的诸侯国又会怎样看赵国?这不但是个面子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在接替廉颇的人选上,赵王不可能没考虑过其他人选。赵国当时除了廉颇,还有李牧等人,也是名将。但估计他们全都认为在长平只能象廉颇一样打防御战。只有赵括认为可以进攻打败秦军,赵王也不可能不知道马服君当年的告诫。但在当时,又没其他人选,所以说,赵王用赵括,恐怕也是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  

其次:用防御战能否打败秦军?长平地处韩国境内,秦、赵双方都需做长距离的后勤补给,虽然秦军人数多,补给量大,但秦国国力强盛,补给能力远胜赵国,双方长期“耗”下去,可能赵国就先被拖垮了。所以说,廉颇的消极避战,并不是长久之计。  

第三:赵括的军事才干是否就真的不如廉颇?赵括打了败仗,被人说成是只知“纸上谈兵”的低能儿,受到嘲笑二千多年。其实,“纸上谈兵”并非贬义,诸葛亮“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其著名的“隆中对”就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而现代,“纸上谈兵”更是军队的训练手段之一,现在军队中的司令部演习,图上作业,以及用计算机做的兵棋推演等,均属“纸上谈兵”之列。赵括败于实战经验不足,他过去一直没有独自带兵打仗的机会,但有没有当过中、下级军官,或做过幕僚、助手什么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估计以赵括的才气,他是不屑做这类小官的。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就此推定他一定不会打仗。韩信在被拜为大将军前,只是一个管粮草的小官,诸葛亮更是一出山,就打败了曹操的几员大将。所以说,古代战争,经验与才干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廉颇可说是大名鼎鼎、实战经验丰富,开始他也想夺回上党,但面对强大的秦军,结果是损兵折将又失地。当时秦军的统帅是王龄,赵括来了以后,秦王才换上了白起,王龄改做了白起的副手。在秦王看来,对付廉颇用王龄就足够了,白起是专门用来对付赵括的,可见,秦王对赵括还是相当重视,不敢掉以轻心的。  
 
第四,赵括出击,贯彻执行的是赵王的命令。秦王用反间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诱赵军出战,因为廉颇“打死也不出来”。如果换了李牧,策略可能与廉颇一样,只有赵括才敢于出击。其实,只要赵军出战,无论主将是谁,都难逃被歼灭的下场。  

第五:长平之惨败,与救援不力有关。赵括出击被围后,即组织部队原地固守待援。秦军虽然包围了赵军,但也没能力马上一口吃掉。秦王听说赵军被围后,可能手上已无余兵,但他还是亲自到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把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编组成军,调到长平以北、以东,以断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运。可见秦国是君臣一致,上下一心。而反观赵王,在这么危急的关头,还待在邯郸,直到赵军被全歼也没动窝。如果赵王此时也能象秦王一样,亲率援兵拼力救援,就算不能给秦军来个反包围,但争取击退秦军,或在秦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一个口子,救出全部或大部分赵军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可惜,赵军在被围了四十六天后终因断粮而投降。  

第六:赵括的败绩究竟有多大?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秦军本就比赵军强大,白起又是那样的厉害。赵括打了败仗,也不是说不过去的事,人们之所以揪着赵括的小辫子不放,是因为长平之战开创了我国古代大规模歼灭战的先例。史书记载赵军被歼人数高达45万之多。但笔者却一直对这一数字表示怀疑,理由如下 


 
作者:222.245.6.* 2008-9-1420:57回复此发言  

--------------------------------------------------------------------------------

2回复:赵括的黑锅要背多久-长平之败并非因为纸上谈兵 
1)、赵国当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队。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中后期。此时的各诸侯国在经历了绵延数百年的相互混战之后,人口均不可能太多。象赵国这样的,总人口能有五十万就不错了,除去了妇女、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和大小官吏、免服兵役的贵族等,军队最多也就能征到十万左右。况且,长平一弹丸之地,也容不下四五十万大军。因此,笔者估计,除去国内必不可少的留守军队外,在长平的赵军充其量也就六万左右。 

(2)古代出兵,常虚张声势。如赤壁之战时,曹操也就二十万人,但却号称八十万,目的是为了恐吓刘备、孙权。长平之战,赵军可能也是如此。 

(3)、赵括出击后,史书记载秦军从两翼共用二万五千人插到赵军的后方,截断了出击的赵军与其营垒的联系,另以五千骑兵穿插到赵军中,进行分割、监视,这一数字应当是可信的。但如果出击的赵军有四十五万,那么采用包围战术的秦军人数则应更多。而用兵如神的白起,居然只用区区的两万五千人去断赵军的归路,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部分秦军将会遭到拼死撤退与拼命救援的赵军最猛烈的前后夹击,战斗之惨烈,是可以想见的。另外,用五千轻骑兵穿插到四十五万之众的敌军中,更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合理的推测是,在长平的赵军为六万左右,秦军七万左右。赵括出击时,应留下一万人守营垒,被围五万左右。秦军用三万人在正面阻敌,两翼用二万五千人实施合围,再用五千骑兵插入敌阵,另留一万人做预备队机动。这样虽然秦军包围了赵军,但一时又吃不掉赵军。 

(4)秦军虚报战果,秦国“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所以,秦军每战,当地的老弱妇幼,皆被杀之。但长平那点小地方,就是把老百姓全杀光了,也没多少。史书记载说,长平赵军共四十五万,赵括死后,余下的四十万军队全部投降,那还有的五万就是已战死了。投降的只放了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回赵国,其余的全被白起坑杀(活埋)。但要活埋四十万人,就是放在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长平之战,秦军采取的是长困久围的战法,两军并未大规模交锋,估计赵军突围战死和被困饿死的也就一、二万,投降的三、四万也被秦军斩杀,这样前后五万赵军,是有首级可查的。可当时赵军号称四十五万,秦军为了宣传战果,也不否认,可另外的四十万个首级上哪找去呢,最后只好说:“全活埋了”。这首级的事也就过去了。 

第七:赵括被围后的表现如何?赵军被围期间,相信白起肯定要对赵括进行劝降和诱降。但看来赵括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在固守待援的同时,曾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四出轮番出击,结果自己也在出击中身亡。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指责已战死在沙场的赵括了。 

 
作者:222.245.6.* 2008-9-1420:59回复此发言  

--------------------------------------------------------------------------------

3回复:赵括的黑锅要背多久-长平之败并非因为纸上谈兵 
打仗只有胜与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上不会留下对战败者的同情。。。。。

如果赵国继续实行消耗战,秦国根本无法和赵国持久的对峙下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