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曹操浪淘沙原文是什么?

时间:2010-3-31 专题:永贞革新
曹操浪淘沙原文是什么?
    浪淘沙.我看曹操
何人定乾坤,鼎足三分,平定中原主浮沉。梅子煮酒论英雄,惟有曹君。
平乱建功勋,纵横驰奔,谁道求统不忠臣。横槊赋诗英雄谱,古今一人。

下阕一开始,一笔带到千年往事之中,那时或许是另一个凉风送爽的夏秋之季,曹操慷慨当歌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以观沧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他深感幸甚,以歌言志,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然后,诗人并不费力,仅借眼前凉风轻轻往面前一带,镜头又切入目前了。是的,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笔者以为这是毛诗中上上名篇,它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古往今来浑然天成,令读者体会起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易测。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豪迈的气概,奋发向上的情怀。
作者小介
刘禹锡(772-843),汉族。字梦得,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禹锡在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黄河发源于出青海省巴颜喀拉支脉各姿各雅山麓的溪流玛曲,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现在于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支流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黄河以其河水含沙量大而著称,现在其年平均年输沙量约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含沙量最多时,每立方米黄河河水中,就有746公斤,简直成了泥浆!
黄河水之浊,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已有诗文记载河水不清了,《左传》中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驷就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可见那时黄河水已相当浑浊了。虽然也有说它清的,如《诗经》的《魏风?伐檀》一诗就有“河水清且涟猗”的诗句,但这只可能是在比较特殊的时候。而自从汉朝之后,河清现象就很难见到了,因为这之后的“河清”已开始成为国家的祥瑞,记之于史,君主更是乐不可支。可见东汉之后黄河含沙量大大增加,浑浊更甚了,汉朝中期治水名人张戎更是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在汉早期没有人说过的现象。“黄河”之名也正是从此时见诸史书的。这之后对黄河之“黄”的描写也越来越多了,第二段中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可见一斑,孟郊的《泛黄河》中也有“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这些都说明唐朝时黄河含沙量有增无减。这之后又有宋代王安石《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欧阳修的《黄河八韵寄呈梅圣俞》:“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清代查慎行的《渡黄河》:“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可见历史上的黄河水基本都是黄的。然而黄河为什么会变黄呢?《尔雅?释水》说:“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说明那时人们认为河水色黄是由于所并入的河流太多的缘故。这接触到一点地质条件,但不完全,因为它没有归因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实黄河上源本是一条清净的河流,当她穿行在海拔四千米的青海草原地区的时候,只是一条流速缓慢、水流清澈的小溪,流出青海草原,汇合大通河、湟水和洮河以后,水量才大大增加。经过河套平原,到了内蒙古河口镇以下,黄河进入中游。这一段黄河穿行于晋、陕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量剧增,急流滚滚,沿途冲刷着黄土,再加上大支流带进来的大量泥沙,使河水变浊,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泥河”。但这种泥沙填海也给人们带来了肥沃的黄河三角洲,黄河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送出河口填海,而300多万年来,黄河填海造陆,为中原大地和华北大平原的形成,起到了主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一方面侵蚀黄土高原,另一方面又以每年填海造陆28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向渤海挺进!解放后几十年来,已填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肥田沃地。现已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约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因而河床逐年增高,当河床高于地面时,河流就自然改道。为防黄河改道之害,自古以来,筑堤拦水,水高堤高,河道成了高出地面的“悬河”。黄河一旦决堤,北可淹到天津,南可波及淮河与长江。据记载,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决溢次数多达1590次,史称“黄河三年两决口”,有关这些灾难的记载读了让人心酸,杜甫曾有诗:“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薄曹。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燕南吹亩犬,济上没蓬蒿。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失万艘。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犹可见当时的洪水之汹涌,损失之惨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弘历乘船北上,弃舟登陆徐州。时值灾后不久,饥民遍野,瘟疫流行,一派凄惨景象。他于《灾馀》诗中写道:“灾馀疠必行,古人言之矣,将为徐州行,大吏去宜止。去去关民瘐,宁忍夏避此”则可见祖先早已认识到大灾之后总要伴有役情,也更可见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之深。
同时黄河下游更是饱受黄河改道之苦,黄河历史上重大改道26次,大型迁涉改道七次。其中多次都有古诗佐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出自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诗中所提到的碣石正是古黄河入海口处,据考碣石即为山东省最北部无棣县的马谷山,其东北濒临渤海。
苏东坡有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诗中的“苍梧山”就是指江苏省连云港的“云台山”,可见当时的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而现在云台山东部却与大海相连,这正是由于黄河改道,泥沙逐渐淤塞造成的。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境内云梯关原为明清时代是防倭重镇,而从清人龚自珍的诗“室今年忘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分流泻豫州。猿鹤惊心悲往事,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却可见当时云梯关已距海相当远了,而这也正是黄河夺淮从此入海的泥沙淤积造成的。从上述诗句中黄河改道史已可见一斑,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具体史实:
次数时间入海地点改道原因
第一次公元前602年沧州入渤海自然
第二次公元11年滨县,利津入渤海自然,人为
第三次公元1048年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隶笃马河入渤海自然
第四次公元1194年清江口,云梯关入海自然,人为
第五次公元1494年淮河入海自然,人为
第六次公元1855年利津入渤海自然,人为
第七次公元1938年淮河入海人为
[编辑本段]大话西游ⅱ神兽:
浪淘沙浪淘沙
初始hp:600
初始mp:0
初始ap:12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